隻字未提,當時引起原住民族社群的不滿。就在前日(5/26),總統府發佈新聞稿表示總統府將針對原住民族設立專屬的轉型正義委員會,而「原住民族」的定義更首次包含歷史上同樣受到嚴重權利侵害,但目前尚未被中央政府承認之平埔原住民族。
編按:永曆十五年(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4 月 30 日,鄭成功由鹿耳門水道入台江內海,並於禾寮港登陸,隨後取得台江內海控制權,昨日(4/30)臺灣部分地區因而舉行鄭成功來臺 355 周年紀念活動,然而對於許多平埔原住民來說,鄭氏軍隊曾屠殺部落剩 6 人,等同劊子手,而非民族英雄。(編按1) 歷史是被撰寫出來的,撰寫者不同的位置和目的而造就了不同的「史觀」與「史實」。 台灣歷史是由歷代殖民統治政權所詮釋,使原住民族歷史在漢人筆下的「台灣 400 年史」中,一直扮演著卑微、無聲且奴子不如的角色,不是一筆帶過,就是被以刻板、汙名的角度描寫、傳播。
編按:立法院民進黨團於 3/28 提出《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下稱「促轉條例」),針對威權統治時期中的政治檔案開放、清除威權象徵、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以及處理不當黨產等事項,都將交由隸屬行政院任務型獨立機關「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統籌規劃,卻未邀請原民會參與,引起族人極大不平。 原住民族(包含平埔原住民)要問:過去 400 年,被殖民史的轉型正義在哪裡? 「轉型正義」吵翻天,所謂的台灣人不斷凸顯受害者的悲情,要求緝凶、追真相……,但身為台灣主人的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轉型正義始終不及於原住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