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文章,張貼了幾張圖,企圖從「歷史的選擇」、「官方的劃分」、「語言文化的同化」、「日治時代紀錄的真偽」的角度出發,反對平埔族群取回原住民族身分。
編按:客委會主委李永得 5/23 到立法院備詢,其中國民黨立委黃昭順質詢「浪漫台三線,你要讓我知道是哪三條線?」,讓李尷尬回應「台三線不是三條線,而是沿線有客家地景的一條公路」。但若考慮台三線在許多路段是沿著清代延至日治時期的「土牛紅/藍線」與「隘勇線」建築,那麼我們的政府官員在經營「浪漫台三線」觀光,可能還得由更多歷史角度來看。
編按:永曆十五年(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4 月 30 日,鄭成功由鹿耳門水道入台江內海,並於禾寮港登陸,隨後取得台江內海控制權,昨日(4/30)臺灣部分地區因而舉行鄭成功來臺 355 周年紀念活動,然而對於許多平埔原住民來說,鄭氏軍隊曾屠殺部落剩 6 人,等同劊子手,而非民族英雄。(編按1) 歷史是被撰寫出來的,撰寫者不同的位置和目的而造就了不同的「史觀」與「史實」。 台灣歷史是由歷代殖民統治政權所詮釋,使原住民族歷史在漢人筆下的「台灣 400 年史」中,一直扮演著卑微、無聲且奴子不如的角色,不是一筆帶過,就是被以刻板、汙名的角度描寫、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