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為坐落山中的小學蓋上一層薄霧,孩子天真無邪的笑聲在校門口就可以聽見,母親提醒我注意校門口排灣族意象設計的藝術,我的心神卻已飄向小學背後那大自然的背影。
群山環繞,大概就是形容我眼前這樣的景緻吧!加上雲霧的妝點,寧靜莊重的氣氛使我產生了錯覺,遠離了21世紀資訊爆炸、腳步快速的都市社會,此刻身處的氛圍恍若掉進祖靈的居住地。
記得小時候跟著父親去做田調的時候,對象是布農族的一位老人,他是做工藝品的,父親除了去參觀他的工作室,也向他詢問一些布農語裡頭不常見的物品的名稱。父親希望能夠看見那些還存在布農語當中的物品,但是日常生活中已經很少見了。 父親當然有如願以償看見一些詞彙所形容的物品,但是還有許多連老人家都說那些東西已經沒有了。 那是我國小的事情,算算已經有十幾年了,而這十幾年之中,又有多少東西已經不見了,只剩下單字?而往後的十年、二十年,又會有多少東西消失呢? 一想到這裡,我便覺得很恐懼 ── 如果以後會排灣族或是布農族傳統工藝的人越來越少,或者是消失了呢?一些詞彙所形容的物品,連老人家都說已經沒有了。
我不會講族語,被很多人笑說「虧妳還是原住民」(我只是轉述別人的話,基本上我是排灣族和布農族),但當大家在惋惜語言的時候,難道傳統工藝的式微不重要嗎? 每個人祭典的時候都想穿上最漂亮的傳統服,但是現在又有幾個人會做呢?每個人都想把代表自己文化的東西帶在身上,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來鞏固自己的認同,但是又有多少人願意去學習? 那些代表貴族的祖靈圖像、代表排灣族特有的琉璃珠,現在有幾個人在學?有幾個人知道那些圖像或是圖騰的神話傳說?這些物質文化所承載的背景觀? 如果傳統不再了,創意也沒有用。每個人祭典時都想穿上最漂亮的傳統服,但現在又有幾個人會做?
(本文獲原作者 Cemedas Luvaniau 授權轉載)
關於部落或原住民的大小事,你也有故事要分享嗎? 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圖片來源:Wikipedia(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