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為了生存,我們遷徙,我們犧牲了母親的語言

為了生存,我們遷徙,我們犧牲了母親的語言

by admin

Juana Sales(胡安娜.沙列斯)本是個西班牙名字,但對這名來自瓜地馬拉高原的農場女工而言,姓名卻很難反映出她的文化認同。 十年前,當沙列斯頭一次踏入南佛羅里達州的農區 ── 霍姆斯特德市時,她只講馬姆語(Mam),那是馬雅語系中一種已有 500 年歷史的語言。馬姆語相當艱澀難懂,是瓜地馬拉和墨西哥地區常用的地方話,如今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列為即將消失的脆弱語言。 從搬到霍姆斯特德市時起,沙列斯開始學會說一口鄉音奇重且不太流利的西班牙語,以及一丁點的英文。她的四個孩子全於美國出生,但沒人想學自己的母語。   身為美國境內人數不斷攀升的拉丁美洲移民,沙列斯和其他人一樣,說的母語是其中一種古中部美洲語言,該語系中已有很多語言被列為極度瀕危。根據人口調查顯示,2000 年時美國有 40 萬名拉丁美洲人認為自己是美洲原住民族;到了 2010 年時,認同這個身分的人數已突破 68 萬 5 千人。專家同意實際人數應該更高,但礙於入境身分及其他顧慮,許多原住民不願參與統計。 雖然拉丁美洲有數百種原住民族語,但美國境內大多數說拉丁語系的原住民,都來自墨西哥、瓜地馬拉和其他中美洲國家。綜觀千百年來拉丁美洲的原住民語之所以消失,可歸納出許多理由,但首要的原因是曾受過西班牙殖民統治。 時至今日,許多學者指出,說西文的拉美裔人遷徙時,常遭受文化隔離和歧視現象;不僅如此,移民也導致曾一度全盛的原住民語言於拉丁美洲逐漸消失。  

隨著遷徙而逐漸消失的族語

為了在這些城市安頓下來,原住民放棄了自己的語言,因為母語對生活已無關緊要 ── 若想生存,就得說西班牙語,緊接著,情況變成得說英語。

根據加州柏克萊大學一名研究社會和文化的教授派翠西亞 ‧ 芭葵妲諾羅培茲(Patricia Baquedano-Lopez)所言,早在當地原住民移往美國之前,拉丁美洲的語言便已逐步於洲內遷徙時消失。好比說,她所研究的原住民族便是先移至猶加敦半島(Yucatan),再轉而移入坎昆(Cancun)和美麗達(Merida),最後才移民到加州和美國其他地區。 「搬到美麗達和坎昆,就像在為遷入美國作準備。」身上流著古馬雅人血統的芭葵妲諾教授說。 為了在這些城市安頓下來,原住民放棄了自己的語言,因為母語對生活已無關緊要 ── 若想生存,就得說西班牙語,緊接著,情況變成得說英語。 「任何一種遷徙,都可能使原住民喪失自己的母語。」芭葵妲諾教授補充。   一但進入美國,他們的母語和新生活便更加毫無關聯。許多人因為是非法移民,所以根本不可能回鄉探親。比起其他在拉丁美洲被迫學西語的原住民來說,這些美國移民在文化上遭到孤立的情況,反而更為嚴峻。 根據洛杉磯加州大學語言學教授潘蜜拉‧孟若所言,如果這樣的模式持續下去,幾年後,移民對許多語言都會產生嚴峻的負面影響。 「他們來到美國,卻沒有任何機會說母語,也不對自己的孩子說家鄉話,這導致了語言流失。」孟若教授說。 移民中,有許多人來美國攢夠了錢便返鄉,但他們的孩子卻不會說任何一句母語。根據孟若教授的看法,這種情況使說母語的原住民人口變得更少。  

歧視,讓族人厭惡自己

我們學會厭惡自己。這真的很不可思議。

於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教馬雅語言的教授奧托‧席曼格維茲(Otto Schumann-Galvez)補充,在美國,說西語的人會恥笑說母語的原住民,這種情況在拉丁美洲境內也極為常見。 2012 年,加州奧克斯納德學區(California Oxnard school district)禁止任何人使用帶有種族貶義的「Oaxaquita」(小瓦哈卡人)(註 1):學生拿這貶義字形容來自墨西哥瓦哈卡州的移民。原住民學生常在校園遭受墨西哥學生的嘲弄和霸凌,這讓他們更恥於說母語。 「我們學會厭惡自己。這真的很不可思議。」芭葵妲諾教授說。 「許多孩童親眼目睹父母因身為原住民而深受歧視,他們不願遭受同樣的待遇。」席曼.格維茲教授說。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470"] 許多孩童親眼目睹父母因身為原住民而深受歧視,他們不願遭受同樣的待遇。[/caption]  

為了生存,只得學習新的語言

如果語言隔閡讓你無法替自己發聲,別人就會因此而佔你便宜。

在廣大的拉丁裔人口中,原住民族常被視為少數中的少數。 胡安 ‧ 赫德南茲 30 年前從瓦哈卡州搬來美國,他的母語是米斯特克語(Mixtec),那是種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絕對瀕危的語言。初抵美國時只會說幾個西文單字的他,承認自己曾有一段時間難以適應。 「如果語言隔閡讓你無法替自己發聲,別人就會因此而佔你便宜。」赫德南茲說。他如今已能講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 身為一名採收當季蔬果的農場工人,赫德南茲提到,大多數歧視他的人,都是講西文的拉丁美洲人,這些人在農場擔任管理階層,暗地裡常以開除為由,要脅他超額工作。 2001 年時,赫德南茲帶著家人回到故鄉。那年,他 13 歲的兒子奧古斯丁已會說米斯特克語、西班牙語和英語,但奧古斯丁說他自己最喜歡講西語。 「老實說,我比較喜歡講西語。講西文時,我比較能表達出自己的看法,我也喜歡這個語言,講西文時我感到比較自在。」奧古斯丁說。 如果這樣的模式持續下去,幾年後,移民的許多語言都會產生嚴峻的負面影響。 和他的父母一樣,奧古斯丁也在農場工作。他說自己看過許多種歧視,然而,拉丁美洲人對原住民的歧視比美國人更嚴重。   賴維 ‧ 托爾在家鄉一個救濟移民農工的當地組織 We Count!工作,他說來組織尋求協助的移民當中,最少有半數的人只會講一點西語或根本完全不會,而且大多數的求助者從未受過任何正規教育。 為了幫助移民能順利生活,We Count! 組織為新移民開班授課,由字母表教起,先教西班牙文,後教英文,最後則是電腦課程。We Count! 組織也會教他們了解自身的合法權益,以及如何避免遭到剝削。 「這些移民受到凌虐和惡意欺瞞,這種剝削的情況在薪資上尤為顯著。」托爾說。   芭葵妲諾羅培茲迅速指出,在美國,也有許多原住民既成功又有專業能力,並非所有移民都在農場工作。 例如赫德南茲的女兒如今專攻護理,他的兒子正打算就讀於一所烹飪學校。歧視並未對他的文化認同產生任何影響,「我對自己的身分、文化和語言,都深感驕傲」,赫德南茲說。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470"] 馬雅女孩,攝於瓜地馬拉 Chichicastenango 馬雅市集。[/caption]  
編者後記
為了生存而遷徙,因而必須學習新的文化;遷徙後,面臨到更多文化上的壓迫,又加速放棄自己的文化。 有時我們很難想像,臺灣目前沒有語言的那些原住民族,當初是如何被迫放棄他們的語言。看一看世界上其他國家正在發生的事,是否似乎恍然大悟?   是否有什麼方式,能讓生存與自我文化意識能同時並存,就像文末赫德南茲一家人一樣呢?  
附註
  1. -ito/-ita 是西班牙語裡的指小詞,有時帶有貶義,例如 chino(中國人)> chinito(小中國人),或本文所提到的 oaxaca(瓦哈卡人)> oaxaquita(小瓦哈卡人)。
[AdSense-A]
 
譯者介紹
王詩恩 願藉綿薄之力,使更多人得以重新認識原住民。 期許自己終生對世界永保好奇,對人性永懷憐恤。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 [email protected]
[AdSense-B]

 

相關文章推薦

 

相關著作推薦

  • 書名:珍惜台灣南島語言
  • 作者: 李壬癸
  • 出版社:前衛
  • 定價:360元(優惠價:7折252元)
  • 介紹:

被糟蹋貶抑數百年的「番語」,當今已躍升為國際學界公認的無價瑰寶,李壬癸院士以淺顯文字,親自講解台灣南島語言的珍貴、研究傳統、方法論、諸語言的關聯、歌謠及危機……

  在工業革命之前,南島民族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民族,其語言約有1000種之多。台灣南島民族(即所謂的平埔族與高山族)的語言,雖然只佔其中的1/50(約20種左右),並在外來勢力長期壓制下,早已瀕臨滅絕的危境,至今只剩14種還苟留殘喘著。但弔詭的是,現實中窮途落魄的台灣南島語言,在國際南島語言學界卻被視為無價瑰寶,因為它具有兩大特徵,是其他地區(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的南島語言所不及的:   (一)語言之間最為分歧多樣(語言愈紛歧的地方,表示它時代的縱深愈長。換言之,台灣很有可能是南島民族的祖居地,古南島民族很可能是從台灣擴散出去的);   (二)保存許多古語的特徵。因此,國際上各派理論的建立、比較與辯駁,以及古南島語的構擬,都必須以台灣南島語言為依據,一定得引用和參考台灣南島語言的資料和現象。   台灣南島語言過去幾千年都沒有文字記錄,直到十七世紀荷蘭傳教士到台灣來以後,才為西拉雅和法佛朗(Favorlang)兩種平埔族語言留下珍貴的文獻資料。從明鄭王朝到清代,二百多年間並沒有留下多少語言資料。直至日治時期,才由小川尚義開啟台灣南島語言的研究大門,之後陸續有淺井惠倫、土田滋等人的投入。畢生鑽研台灣南島語言的中研院院士李壬癸,正是當前此一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學者,本書收錄了他近年來的十餘篇文章,可以代表其較近和較新的看法。李院士針對台灣南島語言的重要性、研究傳統、方法論、諸語言的關聯、歌謠及危機等議題,一一提出了權威性的看法。這些見解都曾以英文發表在國際知名的期刊上,得到國際學界的高度重視與討論,現經由作者本人親自改寫,以較淺顯易懂的中文呈現在讀者面前。   閱讀這些文章,我們既能看見奔走各地,搶救採集一息尚存的瀕危語言,比較研究彼此關聯的研究者身影,也能體會跨海整理編輯小川、淺井、史蒂瑞等人的研究遺產,並與現今的資料分析比對,積極融新匯舊的學術傳承苦心。這本兼具學術價值與科普教育的書籍之所以取名「珍惜台灣南島語言」,就是希望讀者能經由認識台灣南島語言,懂得珍重疼惜此一國際學界公認最珍貴的台灣文化資產,並為保存延續這塊島嶼的古老言語共盡心力。

你也有原住民或部落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圖片來源:Wikipedia(CC Licensed)、Keith Skelton - California Photography Workshops(CC Licensed)
]]>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