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這件事似乎請設計師把旗幟設計成表情符號即可,但實際上卻沒那麼簡單。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Twitter 將澳洲原住民旗和托雷斯海峽島民旗新增為表情符號。[/caption]
為了原民的過去與未來,旗幟變Twitter表情符號
澳洲原住民旗是由原住民族運動者哈羅德.托馬斯(Harold Thomas)設計的旗幟,由紅、黑兩色,中心是黃色圓形而組成,在 1971 年 7 月 12 日全國原住民族日當天,首次飛揚在南澳阿德萊德的維多利亞廣場上;到了 1972 年,澳洲原住民旗開始成為澳洲原住民帳篷使館駐坎培拉的官方標誌。
另一面托雷斯海峽島民旗,則是由 Bernard Namok 設計,是五角星和白色傳統頭飾,搭配藍、綠和黑色的背景,在 1992 年被托雷斯海峽社區委員會所委託的昆士蘭法定機構 —— 托雷斯海峽島嶼協調委員會舉行的設計大賽中獲選。
澳洲原住民旗最初是為了澳洲原住民族爭取土地權而設計,後來漸漸成為代表澳洲原住民的象徵。托馬斯仍擁有設計的智慧財產權,他在 2010 年曾經因為拒絕讓 Google 在其主頁上使用旗幟的再製版本,而與 Google 產生了爭執。
這次 Twitter 花了數月的時間,與托馬斯反覆討論之後,托馬斯終於同意把旗幟授權給 Twitter 作為新的表情符號,也讓符號得以在修憲公投 50 周年時公開亮相。據《紐約時報》報導,托馬斯在受訪時表示,「該旗幟既象徵著原住民的未來、也代表著他們的過去,原住民在澳洲的出現可追溯到 4 萬多年前」。
Twitter 的公共政策和政府主管卡拉.海斯利(Kara Hinesley)也在一份聲明說道:
「Twitter 是一個談話的地方,所有的故事都可以展開。在與我們的合作夥伴交談之後,人們顯然希望有個社群讓原住民與托雷斯海峽島民的旗幟在這個平台上具有代表性,我們希望支持這一點。」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 Uluru Statement from the Heart
- Uluru talks: Indigenous Australians reject ‘symbolic’ recognition in favour of treaty(The Guardian)
- ‘We want referendum’: intensive Uluru talks call for an end to the fighting(The Guardian)
- 一個表情符,濃縮了多少澳洲原住民的平權追求(紐約時報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