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狀態下,《人之島後》的生存焦慮
導演陳識安首次執導VR作品《人之島後》,透過旅行與接觸,具體而微地紀錄蘭嶼第一代到台灣求學的達悟族人,回到故鄉後所面臨的衝突,同時幅射出台灣島國在全球化狀態的生存焦慮。導演以觀察者的身份,觀看在島嶼上人們的生活。記錄下眼前的影像,透過VR讓觀眾以全景視野貼近島嶼生命。透過地景與人物生活切片,編織族人阿嵐在經濟觀光與部落文化保存的兩種處境下如何追尋平衡的路徑。 族人阿嵐 16 年前,因為父母親的緣故回到部落,然而他面對的是如何回歸島上的生活,在工作機會相對匱乏的蘭嶼,阿嵐靠僅有的觀光業維持生活。蘭嶼除了絕美的自然景色,就屬達悟的傳統文化最為精彩但也脆弱,若不有意識的努力保護,就會消失。阿嵐知道必須跟著長輩學習傳承一切,但自己的能力是否能承擔,總有一種懸在之間的狀態。 近年來蘭嶼開始思索以部落為主體的文化旅遊,改變過往提供給觀光客的傳統體驗方式。族人們用宏觀的視野在面對島上的變化,以非常實際、另一種方式在持續保存達悟的文化。現今有些族人將傳統的拼板舟提供給觀光客做體驗划船的活動,在有些族人眼中或有消費傳統之嫌;但阿嵐認為,或許商業模式讓拼板舟在達悟儀式中的初衷改變了,但族人依舊保有製作拼板舟的技藝及知識,知道要用哪種樹木做船頭、船尾、板身等等。反而是用了另一種方式在持續保存達悟的文化,現代與傳統並非一刀劃清、無法共存之事。 直到今天這座島嶼還是在傳統與現代拉扯下尋求生存的平衡,阿嵐口中常說著:「雖然做這件事情的初衷已經不一樣了,但也沒有不好。」一點算一點,讓破壞減緩至最少。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可以說是被迫或一種自然的流動,是所有地方都在發生的,是我們人們的心,對於這件事情需要,有意識的去關注且重視。 [caption id="attachment_17523" align="aligncenter" width="650"] 阿嵐認為,商業模式是用了另一種方式在持續保存達悟的文化,現代與傳統並非一刀劃清、無法共存之事。(圖片/高雄電影節)[/caption]《潛入西拉雅》,思考新媒體語境下的文化復原
從小島輻射開來,台灣自古以來被列強爭奪,經歷各國強權的文化衝擊甚至清洗。西拉雅語是台灣平埔原住民族西拉雅族人所使用的語言,數百年來西拉雅族在不同文化的融合,或者是受外來勢力衝擊之下,其傳統風俗及語言極待傳承。在《新港文書》、《福爾摩沙語辭彙集》和西拉雅語羅馬字聖經等荷蘭人留下的著作中,西拉雅語被部份保留;20 多年來在族人們的共同努力復育下,藉由這些文獻以及部落史料的蒐集,透過傳統習俗的復興,樂曲傳唱,出版教材,進行校園推廣等,原先被語言學家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死語的西拉雅語逐漸復甦與被使用。 全世界已經有超過 750 種語言滅絕,當族語使用人數越來越少,此種語言將面臨滅絕;若要語言復興就要先從「言說」開始。《潛入西拉雅》透過聲控及語音辨識技術,讓觀眾於觀影時,說出沈睡中的台灣原住民西拉雅族語,沈浸於一個虛擬的西拉雅語的世界。在黑暗的空間中,透過完成聆聽與道說過程,將語言立體化出一道復興的長廊,前行的過程同時召喚出記載文化傳統的紀實影像,感受西拉雅語復育現狀,以及傳承所賦予的生命力。 導演賴冠源在 2017 年製作 VR 作品《哈瑪星列車》時接觸到高雄馬卡道族,在田野的過程中,間接與西拉雅文化結緣。此次系列互動 VR 作品《喚說其語 Ep.1 潛入西拉雅》、《喚說其語 Ep.2 庫桑達》(註1)與柏林團隊 NowHere Media 合作製作,意旨在探討保存語言,沈浸式體驗讓觀眾說出庫桑達語的字詞,跟著片中主角一同回憶所遺忘的母語。 [caption id="attachment_17524" align="aligncenter" width="650"] 《潛入西拉雅》透過聲控及語音辨識技術,讓觀眾於觀影時,說出沈睡中的台灣原住民西拉雅族語。(圖片/高雄電影節)[/caption]《藝術文明之光:夏維岩洞》:從考古佐證到動畫闡述
視野離開台灣,近年來,Google在其百科全書平台《Arts & Culture》數位典藏無數的博物館、畫廊與藝術文化地景,任何人都可以透過網路瀏覽。今年 Google《Arts & Culture》與導演皮耶崇多維克(Pierre ZANDROWICZ)所帶領的金獎製作團隊AtlasV 合作,帶來 VR 新作《藝術文明之光:夏維岩洞》(The Dawn of Art)。 位於法國南部的夏維岩洞(Grotte Chauvet)裡,保存了舊石器時代遠古人類所留下令人嘆為觀止的珍貴壁畫,最早可追溯到 3 萬 6 千年前。該洞穴於 1994 年被發現,基於保護岩畫的需要,同年對公眾關閉開放,於 2014 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而後法國政府在附近地區仿造該洞穴,並同尺寸複製壁畫。 導演皮耶崇多維克,以 3D 測繪模擬洞穴中具標誌性的馬壁畫(The Horses Fresco)以及遠古居民遺留下來的熊頭骨骸,除了考古遺址的物質重現,導演運用情感、記憶與夢境等非現實性元素,以虛構式動畫結合實事闡述,觀眾在《星際大戰》女主角黛西蕾德利(Daisy Ridley)的旁白引領之下,投入感官互動,以「移動」作為探索的延伸,當手上的火炬照亮洞穴,飛散的火光化作長毛象、穴獅與洞熊,從岩壁上躍然眼前,發掘人類已知世界最早、保存最為完整的的史前藝術。 [caption id="attachment_17525" align="aligncenter" width="650"] 法國南部的夏維岩洞(Grotte Chauvet)保存了舊石器時代遠古人類所留下令人嘆為觀止的珍貴壁畫,最早可追溯到 3 萬 6 千年前。(圖片/高雄電影節)[/caption] 這三部影片,從 VR 視野的想像出發,在情感、感官與生命政治中,從傳統知識建構,轉換到視覺藝術對文化意義的闡釋。在新媒體的語境之中,沉浸式影像讓觀者「身歷其境」,同時也凸顯我們「置身於事外」,但這樣的「置外」是有意義的 –– 開啟探求欲望的重要起點。提虛擬實境引領觀眾進門,當我們拿下穿戴式裝置,回到現實世界時,又如何讓觀者透過影像實踐,銜接自身與歷史,考究自身與世界文化的關係,是文化消費時代之下更重要的省思。 透過紀實,我們得以跟隨創作者的步伐以其紀錄觀點探究一種文化、一種歷史、一種語言、一種身份。而虛擬實境 VR 電影藉由全景式攝影延伸觀看的邊界範圍,以及互動式的設計,讓觀眾藉由特定位置與影像當中的內容互動,感受VR所呈現的環境周圍,甚至與演出者交談,間接/直接的參與敘事。附註
- 系列二《庫桑達》為階段性成果,屆時可以於展場內自由觀影。本片透過尼泊爾半游牧民族,庫桑達族人的生命故事,道出被迫放棄母語,學習他者語言溝通的無奈。
活動資訊:高雄電影節XR無限幻境
台灣第一個創立VR單元的影展,從VR出發,跨越AR、MR、沈浸式劇場、互動故事等不同介面,發展成以沈浸式體驗為主的「XR無限幻境單元」,今已成亞洲最大XR沈浸式影展單元之一,反映了當代影像創作跨域共存的特質,「XR無限幻境」希望創造的是一個多元形式、聲音能被平等對待,且充滿樂趣與想像力的平台。 2020 高雄電影節將於10月16日至11月1日,在高雄市電影館、MLD影城、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VR體感劇院、駁二藝術特區P3倉庫群及智崴5G體感電競基地盛大舉行。影展片單、售票資訊及選片指南等相關活動,敬請鎖定:- 雄影官方網站 https://www.kff.tw
- 雄影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khfilmfestival
- 雄影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K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