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祖靈籃,與漂浮在空中的祭場

祖靈籃,與漂浮在空中的祭場

by MataTaiwan_author

(編按1)原來在街上的家(這又是另一個「故事」),召喚他的魂魄進入祖靈籃(編按2),與祖靈們同在一起。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祖靈籃祭拜是在神明廳外;祭拜後,祖靈籃放在神位旁邊。一切看來「合情合理」,其實不然。[/epq-quote]我說那另一個「故事」,是關於祭場 ── 各家各戶原本都有的祭場。 照片中,祖靈籃祭拜是在神明廳外;祭拜後,祖靈籃放在神位旁邊。一切看來「合情合理」,其實不然。 因為這個「合情合理」,是漢人的眼睛。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年邁的女祭師來到 ama )原來在街上的家,召喚他的魂魄進入祖靈籃,與祖靈們同在一起。(圖片/鄭空空)[/caption]   原本祖靈籃祭拜是在「門口埕」。對邵族而言,以前門口埕除了曬榖之外,也是祭場,無論是家祭,抑或是集中祭拜 ── 如 ama 因為負責祖靈祭領唱職務,祖靈屋搭建、集中祭拜必須在 ama 家門口的祭場。 由於民國 70 餘年的市地重劃,族人的土地、屋舍、祭場被劃除,祭場因而有了許多「變形」。有些被迫在馬路上祭拜,或有些是融合漢人祭祀空間,亦即結合神明廳,把神明廳設於頂樓,並在神明廳外留一空地,等於是將過去在門口的祭場納入「屋內」;如 ama 家便是。 這種情形,家祭還能因應,但是在邵族 Lus’an(年祭)時,就無法容納所有的族人,得到馬路上進行。   凌晨 3 點多,屋外寒涼,白天人潮洶湧的街道,觀光客早已退散。5 位女祭師當中,超過 80 歲的 3 位,最長者近 90,年紀最輕者也 60 餘歲。 看著 Ina Nui、Ina A-Ping、Ina Lui(編按3)在破曉之前召喚她們的舊識好朋友 ── 我的 ama ── 回到祖靈籃,內心不勝唏噓。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對邵族而言,門口埕除了曬榖之外,也是祭場。(圖片/鄭空空)[/caption]   編按

  1. 邵語 ama 指父親或與其同輩之男性長輩,此處指作者乾爸爸。
  2. 祖靈籃又稱「公媽籃」,邵語為 ulalaluan,字根為 Lalu,即「拉魯島」,為最高祖靈之所在。顧名思義,祖靈籃為邵族家戶祖靈之所在,舉凡各項祭典,均需祭祀祖靈籃,是邵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徵之一。
  3. 邵語 ina 指母親或與其同輩之女性長輩,此處放在女祭師名字前做稱謂用。
  延伸閱讀   關於作者 鄭空空,全球邵族之友會。
[AdSense-A]

 

愛原住民?想關注、參與更多部落大小事?歡迎:

追蹤:為我們 Facebook 粉絲專頁按讚、分享這篇文章 分享:將您對部落議題的想法寫下來,或分享部落活動 參與:看看我們推薦的部落好物,用行動支持部落產業

 ]]>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