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不要假石板、阿美族紅衣…我們文化被遺忘,但不能欺騙 ─ 曲冰布農族對部落觀光的想像

不要假石板、阿美族紅衣…我們文化被遺忘,但不能欺騙 ─ 曲冰布農族對部落觀光的想像

by NTUcpaper

曲冰部落(Simaun)產業的未來想像,道盡了大部分萬豐村民近幾年來為求生計,顛簸仆跌的故事。   曲冰如同許多原住民部落一般,聯外道路越來越順暢的她,也因為社會中的各種需求不再能由村落體系的自給自足所滿足,而正經歷著大大小小的衝擊。 其中首當其鋒的,便是成為經濟上的相對弱勢,如同許多發展中國家在世界體系的產業分工中,只能進行相對落後的低技術產出,曲冰部落在台灣島上扮演的便是廉價勞力供應者及看天吃飯的農戶。   為了改善經濟弱勢的窘境,村民們不斷摸索新的可能。而今不少原住民部落觀光產業的成功經驗,讓發展觀光成了曲冰居民心中頗受期待的新選項之一,但到底觀光能不能是帶領曲冰脫離弱勢的彌賽亞呢?   遊客,你在哪裡?

我們希望美化可以讓遊客停留,可是他們都直接開去奧萬大。

「發展觀光比較好吧?」前任社區營造員馬素貞小姐微歪著頭,略帶不確定的語音裡,有些猜測,也有些期待。 也許是為了更像個原住民部落,曲冰部落的樣貌在近年來逐漸有了改變 ── 2005 年,曲冰被原民會選為原住民重點部落,並開始撥與經費進行社區美化的工作。當我們踏入曲冰,拾級而上的幹道兩旁是一戶戶的民宅,民宅的牆上都貼滿了形狀不規則的石版,兩道石板牆構成了一條擁有強烈「原民風」的甬道。 「你看到的那些就是社區營造的結果,是委員們開會決定的,這還可以順便提供就業機會。」吳源誠先生熱心地向我們解釋正在進行的工作,「社發會希望能推廣這理的觀光和農產,還有我們的特色……」 然而逐漸改變的曲冰經過打造後,成效如何呢?「我們希望美化可以讓遊客停留,可是他們都直接開去奧萬大。」馬小姐感嘆地說。 在對觀光產業的憧憬背後,現實與期待之間的落差不小,曲冰的交通不便,成了發財路上的絆腳石。曲冰嘗試著想像觀光,但如何發展觀光仍是個難以處理,需要長遠規劃的問題。遊客不願進來,不願在此過夜,當地的相關產業(如民宿和飲食)也因此沒有進展。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曲冰的交通不便,成了發財路上的絆腳石;遊客不願進來,不願在此過夜,當地的相關產業也因此沒有進展。(圖片來源:Sam Shiue,CC Licensed)[/caption]   文化,你去哪裡?

我們不要凡事向錢看,不是有錢才做這個的,這是我們的文化,雖然它快被遺忘了,但我們不能欺騙的。

還好,曲冰最近開通了新的道路,以往需轉車近 2 小時才能一探,現在只要 40 分鐘就能輕鬆到達,這或許能成功解決交通上帶來的負面影響。但觀光產業是把雙面刃,外部條件的不利是個問題,但曲冰最需謹慎的反而是自身可能的質變。 因為觀光發展所帶來的環境破壞、文化混淆,讓部分的村民感到擔憂。 「布農族的文化產業要是自己的故事和傳統,我們不要跟別人來學;那個石版不是布農的,花台也不是布農的;像外面原住民觀光區賣的飾品都用壓克力做,那不是文化!我們不要凡事向錢看,不是有錢才做這個的,這是我們的文化,雖然它快被遺忘了,但我們不能欺騙的。」雕刻家何道仁先生激動地說著。 何先生的擔憂不無道理 ── 霧台和阿里山地區的原住民們正因為觀光發展而面對著社會文化上的衝擊;手工藝品因為大量需求,而導致了品質低落和仿製品的出現,最後傳統的設計逐漸消失,只留下複製文化;為了能吸引觀光客,迎合拍照的需求,也有人捨棄傳統,改採阿美族鮮紅服飾。 「異族觀光」做為一種娛樂,甚至導致了當地居民喪失文化的自尊並產生自卑感 ── 還不論可能對環境所造成的破壞,大量廢氣與垃圾的汙染 ── 這都會對曲冰造成衝擊。 觀光發展的同時,曲冰絕對必須更加謹慎。   幾個前例告訴我們,若能在發展中更加珍視自身文化,不因為經濟利益而妥協,也許就能使觀光造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堅持只做失傳的技藝和文化,並不必然與發展觀光產業的未來相衝突。 在為了呈現原民形象而逐漸標準化的觀光市場中,堅持固有文化所製造出來的文化商品, 例如屬於布農族的圖紋和飾品,比起描摹出泛原住民形象的商品是還更具有市場性的。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1600"] 堅持固有文化所製造出來的文化商品, 比起描摹出泛原住民形象的商品是還更具有市場性的。圖為著傳統服飾的阿美族婦女,非本文所指涉的任何單位。(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CC Licensed)[/caption]   最遙遠的路,引向最美麗的家

如果大家都很保守,都只肯做習慣的工作,那很多事是做不起來的。

除了必須謹守自身文化外,開發部落多元的觀光資產,決定了曲冰能否具有充足的吸引力 ──「台灣很小,需要複合式的經營,才能在各個面向都水到渠成。」村長廖金池這麼說的背後,蘊含了對許多珍貴之處沒 辦法順利開發的無奈。 曲冰擁有許多得天獨厚的資源:復興中的部落文化、近似原始林的古道風光、因為高海拔所以能夠全年出產的有機農產品、適合休憩度假的自然環境,再加上曲冰遺址的加持,若開發為觀光景點,曲冰確實是有不錯的條件,足以在眾多複製的「原民村」中展現自己獨有的特色。 但這些絕不是一蹴可幾的:往古道的橋斷了卻沒人願意修,認為反正會再因為風災而壞掉;有機農作不受支持,因為不用藥的農作得先花上許多成本學習如何照料。 「這中間會有很多困難 要慢慢克服,急不得的,投資本來就要花時間。如果大家都很保守,都只肯做習慣的工作,那很多事是做不起來的。」談到有機農業的未來時,廖先生曾經這樣說。 他同時也提到,例如有機產業的包裝可以跟整個村莊的觀光互相配合,有機餐的推出,清洗乾淨才配送、免再清洗的有機蔬果,都是商機。「如果能做起來,整個村子的人都能有工作做。」   原住民歌手胡德夫有首歌叫作《最遙遠的路》,有段歌詞是這樣的:「這是最最遙遠的路程/來到以前出發的地方/這是最後一個上坡/引向家園絕對的美麗。」 如同曲冰觀光業的寫照般,路程還很遙遠,但若能審慎經營,小心照顧自身文化,同時整合多項需要投資克服難題的資源,爬過最後的山坡後,便會是美麗的家園了。 (本文作者為陳聖為,原標題為 〈最最遙遠的路程——曲冰部落發展觀光業的行動建議〉,原刊於《台大意識報》)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復興中的部落文化、近似原始林的古道風光、能全年出產的有機農產品、適合休憩度假的自然環境…… 曲冰確實是有不錯的條件,足以在眾多複製的「原民村」中展現自己獨有的特色。圖為曲冰遺址。(圖片來源:abon,CC Licensed)[/caption]   參考資料
  • 郭建池,《阿里山地區原住民對奇觀光發展衝擊認知與態度之研究》,1999,斯利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
  • 林桓承,《霧台部落觀光文化之真實性詮釋》,2004,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村規劃研究所。
  延伸閱讀   專欄介紹:台大意識報
意識報(The NTU Consciousness)是一份台大的校園刊物,每期 20 頁、一學期四至五刊、發行量 2,000 份,於台大活大、總圖、誠品、唐山書店等報點供人免費取閱。內容包括校園議題、校園政策評論、社會議題、教育議題、台大校史、人物專訪等,寒暑假則會進行田野調查發行地方特刊。稟持著批判反省的精神,懷抱著服務校園的熱忱,意識報從周遭的生活關心起,進而思考台大學生參與公共事務的各種可能。   訂閱資訊(半年五期/250元) 意識報由一群學生獨立籌款印製,只有約三分之一的經費由學校提供,您的贊助會是我們很大的力量,訂閱這份刊物或大小額捐款,可以讓它多一點力量繼續走下去!
第一步:將您的姓名與地址寄至[email protected] 第二步:將錢匯入【台大郵局】帳號 700 0001236 0588280/戶名 國立台灣大學意識報社林月先 確認匯款到戶後,我們會以郵件方式送達,謝謝您!
[AdSense-A]

 

愛原住民?想關注、參與更多部落大小事?歡迎:

追蹤:為我們 Facebook 粉絲專頁按讚、分享這篇文章 分享:將您對部落議題的想法寫下來,或分享部落活動 參與:看看我們推薦的部落好物,用行動支持部落產業

 
主圖來源:Sam Shiue,CC Licensed
]]>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