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大尾鱸鰻:若歧視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那我們該如何面對

大尾鱸鰻:若歧視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那我們該如何面對

by repeatonce

惡搞賽德克族人「屎放在腹內」(閩南語),或更早一點的「Pasoul 夜店案」,將阿美族領袖圖像放在辣妹的丁字褲裡以醜化原住民形象,乃至今年的《大尾鱸鰻2》消費踐踏達悟族人的傷痛,台灣娛樂產業拿原住民當玩笑看待早已不是一宗兩宗之例。就連尚堪風雅的「相聲瓦舍」都不是什麼優良的模範好寶寶,網路上隨意都可以找到宋少卿令人咋舌的演出 邱導,您聲明強調絕無冒犯之意,這點我們持保留態度 ── 畢竟實在難以想像一部電影從發想、劇本、殺青後,等等字斟句酌、精心設計的片段,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樣貌可以存在無心之過?   歧視不見得伴隨惡意

妳所謂的無冒犯之意,應是妳對歧視言論存在錯誤的認知,「無冒犯之意不代表不是歧視」……

或者邱導妳真正的意思是:這部電影並沒有那個惡意要去歧視原住民族,就是開個玩笑大家開心罷了。而這似乎也是白冰冰試圖為妳開脫的理由。 關於此點,哲學哲學雞蛋糕作者 ── 朱家安於 〈大尾鱸鰻:沒惡意,就不是歧視嗎?〉 一文已有精彩的論述,其旨一言以蔽之,即:

「歧視不見得伴隨惡意。」

是故妳所謂的無冒犯之意,應是妳對歧視言論存在錯誤的認知,「無冒犯之意(不是惡意的歧視)不代表不是歧視」,在此不多贅述,請參朱文。 或許也正因為邱導妳對於歧視的認知過於狹隘,所以當《大尾鱸鰻2》被批判歧視時,妳才如此渾然不覺地繼續為自己及團隊喊冤。那麼希望拙文以下所欲分享的概念會對妳有些許的幫助。   簡單來說,拙文意欲強調者為:「歧視是一種本能。」(Bigler & Liben, 2007)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480"] 台灣娛樂產業拿原住民當玩笑看待早已不是一宗兩宗之例。就連尚堪風雅的「相聲瓦舍」都不是什麼優良的模範好寶寶,網路上隨意都可以找到宋少卿令人咋舌的演出。(圖片來源:YouTube,CC Licensed)[/caption]   人類認知資源有限,歧視與刻板印象是本能

歧視確實是來自於人類經過演化而來的生存本能,有個相較於歧視比較沒那麼高度非難性的稱呼,叫做「刻板印象」。

請不要誤會,歧視所造成的傷害難以計量,甚至超越了特定族群:歧視的傷害往往是整個社會都需要付出代價,它完全不是一種值得稱頌的行為。但歧視確實是來自於人類經過演化而來的生存本能,有個相較於歧視比較沒那麼高度非難性的稱呼,叫做「刻板印象」(stereotype)。 刻板印象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類本能就會做分類的動作。 人類的認知資源(cognitive resource)有限,如果每觸及新的人事物都要重新思考及判斷,那一但生活中出現突如其來的意外時,我們便沒有足夠的認知資源去應對(Kunda, 1999; Macrae, Bodemhausen & Milne, 1995)。這是人類認知系統成熟發展的一種常態現象,人類隨著認知能力的成熟,自然會將人、事、物、觀念等,依照它們共有或特有的特徵加以分門別類,以達執簡馭繁之效。 隨著認知的類別愈多,我們便能將這些印象知識類化到相似的人事物上,於是刻板印象也就誕生了。   刻板是有效率的生存機制,卻對社會發展不利

若經提醒仍執意不認錯,恐怕越顯像個未社會化完全又無法溝通的靈長類動物。

這樣的生存機能可以幫助我們第一時間使用最有效率的應對方式,也避免一次要處理太多的訊息而浪費寶貴的認知資源,然而這樣方便的機能也是偏見(prejudice)的認知成分(Devine, 1989);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當社會大幅將所屬團體刻板印象套用於單一對象時,個人差異與意願便會被忽視甚至被反對。 尤其是負面刻板印象常會形成一種標籤(stigma)(Brown & Pinel, 2003),不但影響社會對於團體成員的觀感,也會形成一種壓力與氛圍,讓長期處於其中的個人感到被評價或限制。尤其刻板印象的危險性在特定的政治經濟與歷史背景下很容易成為汙名化他者的工具,特別是對於被征服者或社會邊緣的群體。 身為現代人類(Homo sapiens),像刻板印象這樣自於本能且無法輕易察覺的「原罪」,我們更應該要懂得不斷地透過後天學習與理解來去約束這樣的人性弱點;若經提醒仍執意不認錯,恐怕越顯像個未社會化完全又無法溝通的靈長類動物(據研究,猩猩都擁有同理心)。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960"] 身為現代人類,像刻板印象這樣自於本能且無法輕易察覺的「原罪」,若經提醒仍執意不認錯,恐怕越顯像個未社會化完全又無法溝通的靈長類動物。(圖片來源:pixabay,CC Licensed)[/caption]   為無心過錯道歉並彌補傷痕,豈不美哉

妳犯的是每個人都可能會犯的錯,所以道個歉真的沒什麼了不起。

是故,正因為這類來自生存本能的認知高牆實在難以輕易跨越,吾人畢生皆須努力抑制及練習不受刻板印象的誤導,這是到死都不能或忘的功課。 為妳複習一下:人類生存的本能需要刻板印象 → 造成偏見、標籤 → 演變成歧視、乃至汙名化。 這樣會不會比較容易了?   妳所要做的不過就是承認自己(或者《大尾鱸鰻2》片團隊)受到本能的驅使,不小心在作品裡流露出對原住民族的錯誤想像,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歧視了他人,沒有想要傷害的意思(對,我其實願意相信妳沒有那麼惡毒,但還是請參朱家安的文章)。 但既然已經造成了傷害,說聲:「未來願意更謹慎自己的言行,對不起!」 這樣就可以了,真的! 不瞞妳說,上面這段文字我也準備好隨時替換幾個字眼向其他族群道歉的 ── 畢竟妳犯的是每個人都可能會犯的錯(比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還要廣泛),所以道個歉真的沒什麼了不起。   而至於道歉後會發生什麼事? 原住民應該還是不會因為妳道歉之後,就說《大尾鱸鰻2》好棒棒好有文化,但假設妳願意承認錯誤並道歉、接著填補傷害協助傳播正確觀念,不啻為美談佳話一樁嗎?   自由是不帶偏見地理解別人

自由即是盡力去理解別人的見解的精神;自由即是將別人的利益與自己的利益不帶偏見一併考慮的精神……

最後,既然妳有談到創作的自由不容限制抹煞,那麼文末以美國 Learned Hand 法官於 1944 年 〈The Spirit of Liberty〉 的演說片段作結似乎相當適合:

「什麼是自由的精神?我無法為其下定義,只能告訴你們我自己的信念。 自由即是不那麼確信自己總是正確的精神; 自由即是盡力去理解別人的見解的精神; 自由即是將別人的利益與自己的利益不帶偏見一併考慮的精神; 自由的精神銘記即使一隻麻雀落地也該被注意……」

“What this is the spirit of liberty? I cannot define it; I can only tell you my own faith. The spirit of liberty is the spirit which is not too sure that it is right; the spirit of liberty is the spirit which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minds of other men and women; the spirit of liberty is the spirit which weighs their interests alongside its own without bias; the spirit of liberty remembers that not even a sparrow falls to earth unheeded……” (Learned Hand, 21.5.1944)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720"] 圖片來源:Lisin Sizu[/caption]   參考資料
  • Bigler, R. S. & Liben, L. S. (2007). Developmental intergroup theory: Explaining and reducing children’s social stereotyping and prejudice.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 Kunda, Z. (1999). Social cognition: Making sense of peopl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 Macrae, C.N., Bodenhansen, G.V., & Miine, A. B. (1995). The dissection of selection in person perception: Inhibitory processes in social stereotyp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Devine, P.G., (1989). Stereotypes and prejudice: Their automatic and controlled compon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Brown, R.P., & Pinel, E.C. (2003). Stigma on my mi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experience of stereotype threa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關於作者 Falong Sinciang,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理事,原住民族青年陣線成員;Lisin Sizu,港口部落 Adipangpang 階級,原住民族青年陣線成員。
[AdSense-A]

相關文章推薦  

愛原住民?想關注、參與更多部落大小事?歡迎:

追蹤:為我們 Facebook 粉絲專頁按讚、分享這篇文章 分享:將您對部落議題的想法寫下來,或分享部落活動 參與:看看我們推薦的部落好物,用行動支持部落產業

 
圖片來源:YouTube,CC Licensed
]]>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