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刻板印象所造成的問題包括:讓少數、弱勢族群內外的差異,被簡化、成為單一化的樣貌。也就是說,媒體強化社會以刻板的印象來看待實際上有許多不同差異的少數族群,單一化的印象實際上就是一種假象。但因為媒體的影響力,會讓這種單一印象的假象,轉換成令人誤以為真的樣貌。 它者化少數族群,是優勢社群施展權力的方式
事實上,媒體就是細膩的權力分配機制,因為媒體繼續以刻板印象強化了社會的偏見以及實際上的不平等對待。在這些媒體所造成的偏見與刻板印象問題中,最嚴重的是,被刻板印象化的弱勢族群常是被消音的,他們無力抵抗由資本主義挾持、為主流權勢者發聲的媒體霸權。 以原住民為例來說,加拿大 Ojibway 原住民劇作家 Drew Hayden Taylor 曾指出在電影工業中,很少有真正的原住民的現身,原住民的角色常是由其他族裔代表,任何人只要膚色夠黑,輪廓夠深,可以節省大量化妝品打暗底色的演員即可扮演。 事實上,在不少影視印象研究中,呈現了即使影視工業中選用原住民現身,原住民被描寫與呈現也常常是粗獷、野蠻、搞笑的。這種形象,可以說完全充滿族群優勢者想像下的刻板印象,這種刻板印象造成的是讓原住民「他者化」的效果。 對擁有優勢地位的社群而言,他者化少數族群是一種施展權力的方法,能持續維持原住民非主流、弱勢的現況。當多數人是沒有機會與原住民親身接觸的經歷時,這些經由刻板印象所產生的原住民形象便能夠成為一種標幟,再透過互為轉化過程,從刻板印象呈現變成錯誤呈現(misrepresentation)。 「多元」的台灣對原民的刻板呈現原住民的角色常是由其他族裔代表,任何人只要膚色夠黑,輪廓夠深,可以節省大量化妝品打暗底色的演員即可扮演。
自 1990 年代起的一股認同政治與政治正確之風潮,台灣原住民族被媒體呈現的機會也比較多元。不過,即使是本著「多元」與「善意」論述原住民族的議題,卻還是因為教育不足或過於狹隘的觀點,甚至基於資本經濟立場考量下,呈現原住民族,也造成了一些帶有偏差的原住民刻板印象。 底下是從一些簡單的觀察中,大致上歸納出ㄧ些偏見下的刻板印象呈現問題: 一、浪漫化原住民: 不管是否符合各族群特殊的親屬或社會規範,媒體總是會有「公主」或者「勇士」或「頭目」的幻想。以公主形象來舉例,在西方世界有迪士尼的《風中奇緣》,其中的 Pocahontas (寶嘉公主)。 而在台灣過去常有各族群「公主」的稱號,近期我們可以發現因應推展觀光產生的各種俊男美女式選拔,便十分符合這種媒體的刻板印象(例如:花蓮縣的原住民甜心選拔或走秀)。 同時,這種原住民公主的刻板印象,進一步會跟當代主流社會流行的走秀模特兒審美觀結合,讓大家誤以為公主就是要跟模特兒或漫畫中的美女形象一樣。這種公主與勇士現象,過度浪漫化原住民的真實樣貌,也似乎將時空錯置,甚至標本化或物化了原住民族呈現。 二、歷史描述的失真: 電影、電視、紀錄片、報章、雜誌、小說、論文等各傳媒各有其功能與應遵守之倫理規範,但也因為性質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是,對於閱聽者而言,究竟每個人有沒有足夠的知識背景去瞭解不同傳媒所傳播的何者為真?哪些部分是改編?為何而改編?誰有詮釋權? 當影視媒介本身與資本主義相互配搭下,歷史描述失真狀況又沒有被檢視或說明,則會造成誤導閱聽者的族群知識與印象,因而延伸出種種問題。 三、族群性格的簡化: 不管是在北美洲或台灣,媒體對於族群性格的描寫常常流於單一化,將族群差異性簡化,甚至以便宜行事、草草了事或是刻意迎合閱聽者獵奇的口味來處理。 因此,對於只以媒體來接觸不同族群的人來說,他們會以此為「基準範本」,誤以為不同的原住民族群或者同一族群的不同人的形象,都如同電視所呈現的那樣單一簡化。例如在台灣,媒體總將原住民談話口音變調,或是膚色都是暗黑色的,或是一貫的呈現喝醉酒及豐年祭等「基準形象」。 事在人為:媒體是否對族群議題有基本的敏感度在台灣,媒體總將原住民談話口音變調,或是膚色都是暗黑色的,或是一貫的呈現喝醉酒及豐年祭等「基準形象」。
針對媒體偏見與刻板印象,問題常常出在「人為」。對於關心媒體如何呈現與型塑特定族群的人而言,應該有最基本的敏感度,總不免要去理解: 到底是誰選擇或是創造出這些族群印象或是故事? 誰的聲音被聽到?誰的聲音沒有被聽到?原因是為什麼? 被呈現的樣貌是否符合原住民實際的多元樣貌?所呈現的是否尊敬部落傳統文化差異性? 媒體是否不妄加批判或是提供無知的旁白?影像中的人是否呈現真實的常態表達方式? 在當代傳媒教育中,普遍人應該可以同意,批判媒體與教育的重要性,這也是一種扭轉媒體正義的方式。 閱聽者與傳媒工作者對於族群媒體印象的呈現有足夠的反思力,維持對被呈現者判斷的敏感度、時時採取批判的思維,這些都是當代公民的基本素養,我們應該即早認清、即早充實才是。 (本文原刊於《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原標題為 〈媒體刻板印象與偏見淺談〉,獲原作者謝若蘭授權轉載。) 關於作者被呈現的樣貌是否符合原住民實際的多元樣貌?所呈現的是否尊敬部落傳統文化差異性?
謝若蘭,西拉雅族,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
相關文章推薦
愛原住民?想關注、參與更多部落大小事?歡迎:
追蹤:為我們 Facebook 粉絲專頁按讚、分享這篇文章 分享:將您對部落議題的想法寫下來,或分享部落活動 參與:看看我們推薦的部落好物,用行動支持部落產業
圖片來源:YouTube,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