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重新檢視我們的「非洲觀」:當世上只剩《國家地理雜誌》時……

重新檢視我們的「非洲觀」:當世上只剩《國家地理雜誌》時……

by MataTaiwan_author

本篇文章並沒有時效性。

一切源於《國家地理雜誌》於數個月前刊登的一篇名為 〈貴金屬的代價〉 的文章。

事源數月前看到一篇文章,原本以為可藉此重新檢視非洲這個地方,或許可讓大家重新思考全球化與勞資分工下,世界不平等背後的結構原因。然而卻失望地發現,那又是《國家地理雜誌》既有的套路。

結果,又是另一篇西方的消毒劑。

 

一篇《國家地理雜誌》採訪非洲衝突時的套路

一名匿名聯合國官員總結:「大家都在玩分錢遊戲,是所有非洲利益集團之間的勾當」。

文中以一名在吉普車中的記者,被幾名從樹蕞跳出來童兵用槍指嚇,並在給予他們香煙後獲得安全,作為採訪報導的開始。

文中依次進入對路段上所見的描述,然後是記者藉著看沿路風境時產生的個人感觸。接著是記者憶述/採訪某個長老的對白,內容大概是「我們這裡的仗打不完」、「雖然我們的黃金很多,但是……」。最後上半部分以記者被叛軍將領抓住,下場不明作為上半的終結。此「吊癮」部分亦成為下半部的引子。

在文章下半部,記者嘗試整理「剛果的故事」(歷史):

剛果民主共和國(下稱「剛果」)是一個政府軟弱無能、積弱而絕望的國家,她源於 100 年前比利時對這地的不仁剝削,致殖民政府退場時國家混亂不已,然後一個野心勃勃的軍人奪位,開始獨裁統治。後來國家不幸再政變,又與其他國家交戰,最終導致國家成為「失敗國家」(failed state),礦場和資源富饒處被奪。而礦產至今仍是各界爭奪的資源。

鑑於聯合國無能,人權組織(以美國為首)開始草議貿易協定,要阻止衝突地區的鑽礦流入市場,但始終仍遇到很多困難。文中到此描述了一下礦工的苦況,以及軍閥豪強勢力之跋扈。最後,一名匿名聯合國官員總結:「大家都在玩分錢遊戲,是所有非洲利益集團之間的勾當」。

文章最後一段:

「隔天,我們搭乘小飛機離開本尼亞。當我們飛越那些埋藏著珍貴礦物的美麗山巒時,腳下的香蕉樹逐漸淡去成為深綠色的漩渦,茅草屋村莊也變成了一個個棕色的小點。」

總之,這樣的套路就總結了我們對剛果的認知,也算是又一份「非洲概況」的摘錄。我們對這片大陸的零碎認知,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 —— 而並,我們亦自覺上述套路,與我們多年認知的非洲並無大出入。

 

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非洲觀」的形成

部族似乎生來就是對立,而資源豐富本質上就是罪;而世界亦只有好人壞人之分,軍閥作惡完全是因為軍閥本身是惡……

《國家地理雜誌》曾經也是一本我年少時好喜歡的雜誌,因為它總像提供了很多「國際視野」,滿足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小孩,可以自覺認識了世界多一點。

然而,我們很少留意這些「國際視野」的套路其實都很接近,而且帶出的訊息很劃一:世界各地有許多不同文化/處境的人,我們應該知道/觀看他們的現況,聆聽他們的聲音 —— 並且,透過讀者在全球村的參與,改善他們的處境。

這些觀點看來很妙,也很符合邏輯;只是,《國家地理雜誌》從來沒有告訴我們,他們的起首為何會跟我們不同。

 

在《國家地理雜誌》(和許多歐美「世界視野刊物」)中,某國的特定情況(如非洲的哀痛)總是自有永有的狀況,也是不需疑問的歷史結果。這些雜誌通常會速食式地利用如大肚嬰兒的照片,共伴以記者坐了 10 小時吉普車顛簸不已的獵奇採訪畫面,二合一地速成提出某國「真的好悲慘」這一命題,而且很快取得說服的果效。

一旦「悲慘」程度已被確認,迅速就走進「生活」、「生計」等的活生生的悲慘故事;最終,就是「我們可以做什麼」。

即使偶爾引述歷史,也以簡短為主,絕不佔上大篇幅;而且,除了不觸及世界權力關係的最深處,也好刻意把問題停留在淺層化的理解:部族間信仰分明、資源太豐富、部落軍閥太自私殘暴、戰亂盡毀家園、聯合國軟弱無能

── 部族似乎生來就是對立,而資源豐富本質上就是罪;而世界亦只有好人壞人之分,軍閥作惡完全是因為軍閥本身是惡,戰爭之所以在發生,是因為戰爭正在發生,而「聯合國無能」更是所有問題的萬能鑰匙……

 

這些命題雖全都不打算作進一步檢證,卻很快就為觀眾/讀者接受。結果,對非洲苦命國家的理解和思考路向,很快就會在慒然之間跌入一套這樣的套路:非洲真的無得救,他們的人真的太慘,人太貪婪,資源太少,部族太多……

但是,歐洲人不貪婪?歐洲人的部(種)族很少?

如果探討不足,完全是因為篇幅所限,想從「軟」入手,那固然可以理解。但其實同樣的篇幅,是絕對可以講到完全不同的面向(如下文);並且,即使要從「軟」入手,亦不代表應從「軟」終結。

 

這裡的編採方針,顯然是有一些問題 —— 有一些力量在主導。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5616"] 《國家地理雜誌》的前身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成立於 1888 年,也是世界國家擴張主義進行得如火如茶的年代。(圖片來源/Wikipedia,CC Licensed)[/caption]

 

是誰的筆在寫?

比利時的地理學會最終演變成「國際開發非洲會議」,除了吸引多國「知識份子」參與,更彌訂了日後的「有效殖民地條件」……

也先了解這枝筆的由來。

《國家地理雜誌》的前身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成立於 1888 年,也是世界國家擴張主義進行得如火如茶的年代……

(下接第 2 頁

 

[AdSense-A]
[AdSense-B]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