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一處世外桃源,位於臺東縣海端鄉的崁頂部落(Kamcing)居民以布農族為主。在接受行政院農委會的輔導後,崁頂部落選出 10 個營造點的人物,藉由政府輔導團隊的指導協助及自己的想法融入設計中,一點一滴改造自己的家園,提出以「原」字做為社區目標而出發。
「原」,是期望來到這裡的朋友們都能夠體會部落原本的自在自主,堅持原汁原味的理念,慢慢感受在地生活,營造綠色旅程的環境。今年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更藉由每年與鄉內一部落合作特展的機會,推出「Kamcing 崁頂部落文化微旅行行銷特展」,邀請更多人來到今年臺東社區評鑑第一名的崁頂部落,直至 9 月 28 日前,都可以來此特展參訪。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布農族織布是只限於女生的事,男生不可以去接觸,也就是男生出外打獵、女生在家中編織的觀念。[/caption]
獵人的店,知足的工坊
Kaiana 在布農語的意思是吊掛的飾品、物件及裝飾,天國爸認為這代表延續傳統與知足的意涵,所以將 Kaiana 音譯取名為「蓋亞那工作坊」。
我原本不認識這個部落,是在 6 月 20 日時跟著一群來自不同國家的教會青年來崁頂體驗了一日行程,有了非常棒的收穫!
第一個體驗活動是跟著布農族獵人設陷阱,體驗布農族的狩獵技術。「馬提亞の店」男主人 Bukun(余馬提)親自解說示範,身為一個布農族勇士,必須要學會當一名獵人,展現出布農族祖先代代相傳的生活智慧,也要把這樣的智慧流傳下去,「祖先的精神不能忘!」他語氣堅毅、眼神發亮地說。
Bukun 非常以身為布農族而驕傲,他以就地取材的方式製作陷阱,當天他就搭了抓小鳥跟山豬的陷阱,示範之後也讓我們分組練習,這才發現其中的原理不簡單,也讓我深刻體驗如何與大自然共存的狩獵智慧。
通過設陷阱測試後,Bukun 邀我們到他的店裡坐坐、邊聽他畫在店面牆壁的故事,邊吃他們研發出來的水蜜桃冰棒。族人以親自種植的水蜜桃做成天然冰品,吃得到天然果肉的原味、聞得到水蜜桃的淡淡香氣,在炎熱的夏天來枝水蜜桃冰棒真是人間享受。水蜜桃奶酪也好吸引人。
微旅行第二個遊程是體驗布農族的小米文化,搗小米 DIY。人稱天國爸的鄉民代表 Ciang(胡天國)述說蓋亞那工作坊的由來:Kaiana 在布農語的意思是吊掛的飾品、物件及裝飾,天國爸認為這代表延續傳統與知足的意涵,所以將 Kaiana 音譯取名為「蓋亞那工作坊」。
天國爸的太太 Livika(劉金蕉)說,有一年長老教會的世界公禱日是為蓋亞那(Guyana)(註1)這個南美洲國家禱告,當下她覺得這個名字的布農語發音很有意思,心裡就想說以後若有機會成立工作坊一定要用這個很有意義的名字作為工坊名稱。沒想到今天其中一位國際青年就是來自蓋亞那的女孩,大家相見歡非常高興。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480"] 今天其中一位國際青年就是來自蓋亞那的女孩,大家相見歡非常高興。[/caption]
從小米穗裡滔出一粒粒黃金
篩小米、搗小米,力道要拿捏好,才不會讓小米掉出來浪費了寶貴的食物。
蓋亞那工作坊以布農族主食小米為主,將豐盛的套餐取名為「布米不迷」,工作坊角落則掛滿了一串又一串的小米。天國爸跟我們講了小米的故事,接著要我們赤腳赤腳揉搓小米,讓小米幫我們疲憊的腳底按摩,好讓小米串變成一粒粒小米。之後大夥輪流篩小米、搗小米,力道要拿捏好,才不會讓小米掉出來浪費了寶貴的食物,因此過程中要是有人不小心失手,我們很自然就立刻尖叫,畢竟這食物來之不易啊。
金蕉媽教我們怎樣淘洗小米,她說:「就像淘金一樣。」可是我也沒淘過金,不知這是怎麼一回事。金蕉媽用葫蘆瓢示範,把水跟小米一起撈上來慢慢左右搖洗,於是比小石子等雜質還輕的小米就會順著水流出去,而小石子等因為比較重則會留在葫蘆瓢裡。這裡的小米是直接在帆布上經過日曬處理,所以這樣的洗方可以去除小石子。之後就可以慢慢經過大鍋灶烹煮,變成黏稠狀的小米,過程中還要不時以木製攪拌棒用力拍打,好讓小米因為加熱而產生的薄薄鍋巴變得更美味!
除了我們貢獻一點點的小米餐點準備以外,中餐全來自金蕉媽跟女兒 Ibu(胡郁如)、Valis(胡筱郁)的好手藝,一整桌風味餐有小米粽、小米麻糬、小米飯、烤番薯豬肉串、野菜湯、涼拌山苦瓜、炸天婦羅、醃梅子拌小黃瓜以及南瓜紅豆甜粽等料理;金蕉媽說他們在這裡就是有甚麼吃甚麼,桌上除了炒絲瓜的蛤仔跟涼拌的美乃滋是買來的以外,其他都是以部落裡族人種植收成的當季作物來料理,搭配金蕉媽自製的醃漬檸檬片做成的天然飲料,清涼又消暑。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慢慢經過大鍋灶烹煮,變成黏稠狀的小米,過程中還要不時以木製攪拌棒用力拍打,好讓小米因為加熱而產生的薄薄鍋巴變得更美味![/caption]
中午休息過後,下午來到第三站「帛法齊工作坊」體驗皮雕製作,由崁頂教會 Ibi 牧師(宋銘金)的大女兒(宋惠伶)來教導如何製作皮雕手環。先將皮帶沾濕,選擇不同圖案的印花器具,敲打印出不同花紋,染色後釘上鈕扣,就能做出屬於個人風格的皮雕手環。
Ilung 與妹妹 Valis(宋玉婷)都跟母親 Aping(余桂蘭)學得傳統布農族織布技術,於是我們也體驗傳統地織與桌上型織機,並且試著練習整經,用手工方式做一件布農族男生的織布背心跟其他服飾織品真的很不簡單。很特別的是,布農族織布是只限於女生的事,男生不可以去接觸,也就是男生出外打獵、女生在家中編織的觀念。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將皮帶沾濕,選擇不同圖案的印花器具,敲打印出不同花紋,染色後釘上鈕扣,就能做出屬於個人風格的皮雕手環。[/caption]
回家鄉,料理祖先的菜
自己的晚餐自己決定,我們到崁頂社區山上採摘有機種植的野菜……,也體驗親自採菜、洗菜、摘菜、切菜以及鍋灶生火……
很快又接近晚餐時間,第四個點是從產地到餐桌,自己的晚餐自己決定,我們到崁頂社區山上採摘有機種植的野菜,有龍鬚菜、佛手瓜等野菜,也體驗親自採菜、洗菜、摘菜、切菜以及鍋灶生火,一切由我們來料理,由「HUDASの廚房」女主人 Hana(邱春霞)和女兒 Niun(初美)教我們煮出祖先流傳的原味料理,以少糖、少鹽、無油的健康養生餐為概念,遠離都市的大魚大肉,享用親手煮出的野菜料理;取名為「祖先的菜」,希望能沿襲布農族的小米主食文化,以健康輕食維護祖先務農自足的智慧,找回過往的烹飪技術和原來的味道,例如紫心地瓜、有機南瓜、小米等親手種植的食材。我們用餐的地方牆內外都畫出布農族的圖案,也有 Hana 經營廚房的故事。
《崁頂夢想曲~幸福漫步 原味感動》一書就曾報導過,當初女兒 Niun 離開家鄉,前往臺北尋求工作,在長期居住下,都市的飲食生活影響了 Niun 的健康,於是她再次回到家鄉,跟著部落族人一起學習煮健康料理和飲食,並漸漸地找回了健康,這段歷程也讓 Niun 決定留在家鄉盡一份心力,最後建立了這間「HUDASの廚房」,希望能傳承祖先的健康飲食,和部落一起為地方產業發展而努力,讓我們能享受到養生美食,也感受到在地人文的氣息。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HUDASの廚房」女主人 Hana(邱春霞)和女兒 Niun(初美)希望以少糖、少鹽、無油的健康養生餐為概念,遠離都市的大魚大肉,享用親手煮出的野菜料理。[/caption]
旅行的意義在於心的感動
在崁頂教會充滿歡笑與歌聲的祝福下,在這個夜晚和各國教會青年一同參與這場音樂福音分享會,共享這份美好的回憶。
最後的晚上對我來說是非常難得和特殊的機會;因為是跟著國際的教會青年來到這裡的緣故,所以崁頂教會特別邀請國際青年共同參與一場音樂福音分享會。以基督教信仰為主的崁頂族人,一起與各國教會青年文化交流,從演唱傳統布農族歌曲的聖詩到著名的小米祈禱豐收歌、還有布農族飲酒歌餘音繞樑的聲音植入耳裡;國際青年不僅唱自己國家的詩歌,也參與布農族報戰功的方式來精神喊話,雙方一起活躍喊出「喔吼吼」的聲響,大跳紐西蘭 Haka 戰舞(註2)。
身為閩南人的我深入其境,見證這場難得一見的國際饗宴,在崁頂教會充滿歡笑與歌聲的祝福下,在這個夜晚和各國教會青年一同參與這場音樂福音分享會,共享這份美好的回憶。
旅行的意義不在於看了多少風景,而是每一趟旅程帶來心的感動和新的體驗。感謝崁頂社區讓我參與這次的微旅行體驗,透過不同文化的交流,從布農族的生活習慣到唱歌,不管食衣住行育樂,都呈現在崁頂部落裡。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在崁頂教會充滿歡笑與歌聲的祝福下,在這個夜晚和各國教會青年一同參與這場音樂福音分享會,共享這份美好的回憶。[/caption]
不同文化所創造的現在,都值得我們去探索
傳統文化和創新在地的特色…… 來自不同文化所創造出來的現在,都是我們值得去學習、去探索、去想像和實踐的。
從小生長在閩南文化的我,是在臺東大學就學時,遇見了一位排灣族女同學,才開始慢慢接觸原住民文化,進而想去開闊自己的視野。而這學期「族群關係」課程真的讓我學到很多,不只是待在教室學習到知識,而是走出校園,真正去實作、去體驗,讓原先對於原住民文化就頗感興趣的我,藉由這次微旅行體驗了各項活動,看見部落的族人帶動整個社區規劃出完善的行程,體會到原住民部落的力量。
尤其是當有機會在現場親自聆聽布農族的歌聲時,真的讓我為之動容 ── 這跟電視或網路呈現的是不一樣的想像!讓身為漢人的我覺得,其實原住民跟我們也是有共通點,都有著「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概念和務農的精神依然流傳在後人的路程上,承襲著傳統文化和創新在地的特色。來自不同文化所創造出來的現在,都是我們值得去學習、去探索、去想像和實踐的。
文化保存需要整個社區力量的帶動,才能共同創造屬於在地文化特色;這不能只有一個人的推動,而需要一股團結的力量來帶動整個社區。這一天我在崁頂,見證到這一切。
附註
- 蓋亞那:蓋亞那合作共和國(Guyana)位於南美洲北部,又譯為圭亞那,東鄰蘇利南,南臨巴西,西鄰委内瑞拉,北鄰大西洋。是南美洲唯一以英語為官方語言之國家。
- Haka:哈卡舞(Haka)泛指紐西蘭毛利人的傳統舞蹈形式,在各太平洋地區中,諸如東加、大溪地島、薩摩亞等國都有略異的哈卡舞。有些哈卡舞有激勵士氣或嚇阻敵人之意義。
參考資料
- 《崁頂夢想曲~幸福漫步 原味感動》,陳敏玲、黃秭璇等編,2014。
- 縱谷慢食‧健康居遊
- 崁頂社區體驗店家的臉書粉絲專頁: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文化保存需要整個社區力量的帶動,才能共同創造屬於在地文化特色;這不能只有一個人的推動,而需要一股團結的力量來帶動整個社區。[/caption]
關於作者
宋巧靖,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二年級學生。此為系上「族群關係」課程實習作品。
部落怎麼走呢?
崁頂部落位於臺東縣海端鄉,布農語稱 Kamcing。日治時期稱「里壠山」,屬於布農族人的獵場,後原居於大崙溪流域麻佳里宛社(Mahalivan)的族人因常到此狩獵,發現此地土地肥沃,故於 1917-1918 年間開始遷居到此。後因該地位於崁頂溪沖積扇的崁頂(閩南語稱高處為崁頂),故在國民政府來臺後改稱崁頂部落。
目前當地族人以水蜜桃、苦茶、小米等為主要經濟作物,近年來漸結合部落原有食材開發出部落料理,以「原『食』部落-綠色遊程」為主軸發展農業觀光。想多了解部落的遊客可搭乘火車至關山火車站,並沿著民權路東 8-1 往上走即可到達。
崁頂部落近期相關活動:
- 海端鄉崁頂部落特色行銷展(7/18、8/22)
你也有原住民或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圖片提供:Ibu、宋巧靖、張洵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