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化的洪流,世界各國之間的合作與競爭關係早已不僅於技術領域的追求,更有許多國家將「軟實力」的觀念帶入國家發展方向進行討論,藉由軟實力塑造國家獨特形象。台灣,就是其中之一。 翻看近年來關於「文化創意」的各類文章,「文化創意」即是在既有存在的文化中,加入每個國家、族群、個人等創意,賦予文化新的風貌與價值。也因此,能夠先找到自己的文化根源,進而產生文化認同,並將自己文化中最有養分、最珍貴的東西拿出來,設計出能直指人性,讓人產生共鳴的東西,這也就是文創/設計產業的根本之道。 但反觀目前臺灣,卡塔文化工作室執行長林秀慧(排灣族)說,主流的商業空間、居家空間美感與陳列,瀰漫著歐美的重工業風格,幾經整理後的台灣經典與轉化摩登的臺灣設計風潮,似乎又被取而代之,更別提台灣原鄉地區,在人口流失與大時代的變遷之下,應該如何追尋各族文化自己的文化風格,是卡塔文化工作室與地方文史工作者長期的努力方向。 文化的欣賞來自我們對生活的理解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我們對於文化的欣賞角度因來自於深層的韻味、傳統的禮節與相互理解的尊重。[/epq-quote]這天下午,來自屏東縣泰武鄉佳興村的邱霄鳳老師(下稱 Idis 老師),帶著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共同編製的心血 ──《排灣族佳興部落手紋圖錄》一書,受林秀慧執行長之邀,來到台東進行一場以排灣族「紋樣」(vincikan)為題的講座。 講座一開始,Idis 老師與其他親族姊妹們,身穿傳統服,以吟唱來告知遠在屏東的祖先們她們已平安到達台東,且敬會過去曾生活於台東這塊土地上的先祖們她們的到來。 Idis 老師說:
「在我的部落,有一段口傳歷史說,曾在百年或千年前,先祖們有一隊人馬,沿著逼近 90 度的陡峭山壁,翻過北大武山,落腳於現今的台東新香蘭與達魯瑪克一帶。我們應該來拜訪、祝願他們的新家,但卻因為距離而失聯。
所以我的吟唱是想告訴他們,隔了這麼久遠,我們終於來拜訪您們了……」
這意涵深遠的故事,訴說的不只是文化情感,更點出了我們對於文化的欣賞角度因來自於深層的韻味、傳統的禮節與相互理解的尊重。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 vincikan:是具有某種象徵意義藉以認定傳統社會組織行駛或表達階序慣例的意義也就是一種可相互溝通的圖像或記號,不論是在傳統服飾上的圖樣或木雕、石雕上的圖騰有具有這樣的意義。另外男性身上及女性手上的紋樣,還有衣服布料的顏色及質材等都與呈現部落秩序有關。而這些圖紋部落族人都必須謹慎使用,因它們涉及的是部落長久以來的共識、彼此的尊重更是維繫傳統社會道統的重要因素。部落的工藝家們不只是擁有過人的技藝,更重要的他們是部落紋樣秩序的守護者,是傳統文化的推手!
- 頭目制度:排灣族,有嚴格的階級制度,大致上分為頭目(mamazangilan)、貴族、勇士、平民四個階級。此階級觀念表現於財產、婚姻、名字、使用器物等範圍。但頭目是一個部落的統治者,也是精神支柱的象徵。屬下的子民為其耕作,並將收穫所得納稅予頭目,相對地,頭目則必須負責部落裡極為重大事務如爭戰、祭儀、外村與子民生活(無論鰥寡孤獨都需照顧),且頭目從小就會被教育如何行使頭目義務(包含禮教與社會秩序的管理),以確保部落事務一切順利。因此使用於頭目家族的物品與圖紋,是後代族人,甚至是文史學家,對於一個部落發展歷史上最重要的判讀線索。
- 《排灣族嘉興部落手紋圖錄》(周明傑,2014)
- 重新認識、認同自己的文化根源,才是為華人市場設計的根本之道—胡佑宗(觀點-大師談華人市場設計)
- 記憶司馬庫斯頭目Icyeh Sulung(倚岕‧蘇隆)—回歸傳統的部落先行者(環境資訊中心)
- 排灣族-社會制度(屏東縣政府原民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