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學習不能光說不練!就是要跟著貓公族人一起用挖土機和最天然的植物神經毒混搭捕魚祭河神

學習不能光說不練!就是要跟著貓公族人一起用挖土機和最天然的植物神經毒混搭捕魚祭河神

by riverattack

在學校服務一陣子,聽著阿美族的校車司機大哥的一些描敘,從老師們齊力養成的傳統舞蹈隊,以及先前協助的編織活動,勾勒出豐濱地區的美麗與憂愁。

逐漸消失的阿美族青年,將近 40 歲的「飛虎」階級,他們是最後一層參與部落活動的青壯年人力,再年輕點的階級幾乎都沒有人了;豐濱最厲害的苧麻編織老師已經 80 多歲了,最後的編織技術掌握在大概 6、70 歲的阿嬤身上,苦等傳人們的出現。

我漸漸意識到阿美族文化是一個正在逝去的文化,於是想藉由自己的小小力量,來好好記錄一個屬於阿美族文化,一個原住民朋友的故事。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紅色旗子是先前插好用來禁止族人捕魚,直到海祭這一天才重新開放。[/caption]

 

貓公海祭初體驗:我可以一起參加海祭嗎?

每個人手邊都是拿著工具或水桶、或扛著一捆大大的魚網,剛來的人與大家問候寒暄,這些人應該是要去海祭的吧?

帶著昨日興奮的心情入睡,半夜仍然一直持續夢到海祭的種種情形,一早醒來把檢查數遍的攝影裝備背上,隨即出發。

沿著河堤走去,遠遠就聽到轟隆隆的引擎聲,走幾步路便看到一台挖土機正緩慢沿著河堤走,後邊跟著幾個穿著雨鞋的人,在多功能風雨廣場邊的集合地點已聚集數十人。

我在高處等著挖土機轉彎,裝成路人甲要去買早餐,小心翼翼的觀察,每個人手邊都是拿著工具或水桶、或扛著一捆大大的魚網,剛來的人與大家問候寒暄,這些人應該是要去海祭的吧?我心想。

 

怕生不熟不敢去,我還是很孬地裝自己是要去買早餐的,便轉進橋上張望,跟路邊阿嬤問聲好,也順便問一下:

「外面的人可以參加海祭嗎?」
「當然,可以啊!你去找我兒子,他在那邊,穿藍色衣服那個。」

好,謝謝阿嬤的鼓勵!

 

好啦都背了一堆裝備來怎麼可以孬一整天,隨後便走了過去,站在那一群人之中。遠處,橋上阿嬤跟我招著手指來指去 ── 阿嬤,藍衣服那麼多,我找不到你兒子啦!

突然眼睛一亮,眼前這個拿著相機照相的人很眼熟,好像是上次國小對面的神祕菜市場講過話的某某人耶!

我用著有點顫抖的聲音說:「你…… 好!我…… 是…… 豐濱國小替代役,可以一起參加海祭嗎?」有點打斷他們的族語交談。他轉過來看著我,愣了一會兒,說:「喔,可以啊,沒有問題。」

眾人又是一陣亂聊,我看著他拿起相機在拍地上的工具魚網,我也跟著拿起相機問:「我可以拍嗎?」他點了點頭示意,看向我背的相機袋,轉個頭向著大家喊:

「那個,今天我們有原民台的記者來一起採訪呵!晚上 6 點就看得到了。」

他指了指我。害我一陣尷尬,就這樣加入了海祭大隊。

 

族語間參雜著原住民國語,「那個,頭目ㄋㄟ?沒有頭目要怎麼開始?」「頭目昨天喝酒,頭痛,還在醉啦!」「啊哈哈!」

伴隨著眾人的大笑,一會兒之後頭目(tapang)來了,一人倒了一杯米酒端給了頭目,大家稍微收起玩笑心情,隨著頭目面向河邊排成一略算整齊的隊伍,頭目口中唸了幾句後,將酒喝下一點,剩下的倒給土地喝(編按1),簡單的儀式便完成了。一聲令下,大夥兒隨著那台挖土機下到了河岸。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族人跟隨著挖土機進入到河床準備捕魚[/caption]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頭目帶領族人進行簡單儀式展開海祭。[/caption]

 

挖土機加魚藤,捕魚方式見今昔

在比較早以前,族人會用草編成的草堆來建構出攔砂壩……,慢慢攔住河沙,方便族人捕魚。

穿過橋之後,是一片廣大的河口沖積扇,分為兩條支流流往大海,挖土機駛向河面,開始築起萬里長城土把水堵住,讓接下來的抓魚可以順利進行。原住民的隊伍有些坐在一旁,有些人則是繼續扛著工具往下游走。

看著頭目走來,我趕忙過去跟他自我介紹,頭目說:「喔,歡迎歡迎!」我也就順便問起些河祭的問題,頭目很爽快地先用卡卡的國語講一遍,中間大概要猜一下他的意思,大致還能理解。「我這個國語不好,用阿美語跟你講。」阿美族語講起來就很流利也很快,還有還有校車司機翻譯囉!頭目也提到他很擔心阿美族的傳統文化會消失不見。

看起來很兇的藍色衣服原住民拿著一杯米酒要給頭目喝(應該不是阿嬤的兒子吧?),可能他跟我講太多口也乾了吧?頭目揮揮手向我致意一下,就繼續往下游走去。那位看起來很兇的原鄉朋友又倒了一杯湊過來,叫我喝就對了?一口暖流隨著嘴巴通到腸胃,人看起來也沒那麼兇了。

又有一個原鄉朋友一手過來就把我拉著往河岸邊那一群坐著休息的朋友,「來!你來採訪一下我們…… 我們這個…… 青年會的領袖。」又是一個穿著藍色衣服但看起來不兇的朋友(這個才是阿嬤的兒子?),就拿著攝影機問候一下,做個採訪的動作。原來這位先生還有甚麼泰阿混血的稱號,訪談過程一直到處亂 cue 人,比較像聊天啦!

原住民的朋友都很樂天,很簡單就可以笑得嘻嘻哈哈的,很容易讓人親近啦!

 

據原住民朋友所說,在比較早以前,族人會用草編成的草堆來建構出攔砂壩,並不是像挖土機一樣是挖下面的土來蓋壩,而是有一點技術讓草堆慢慢放下去,慢慢攔住河沙,方便族人捕魚。目前這樣的技術可能只有老一輩的人會用吧?

萬里河壩建設得差不多了,水流也開始慢慢變小,用挖土機都要花一些時間,以前用人力可能要更久吧!只看朋友從海口那個方向拿來了一串藤蔓(編按2),是要用來麻醉魚的,是純天然、大自然的禮物,拿石塊敲碎之後丟到河裡即可。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以石塊加上河邊的野草蓋成人工水壩,架起網子捕抓通過的水產。[/caption]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族人使用魚藤的天然汁液來麻痺水生動物[/caption]

 

魚蝦滑轆轆!學習不能只說不練

「不要只會說那邊那邊,要下來一起做,才叫體驗。」司機大哥轉過頭來對我說。

原本坐在河岸邊的人漸漸往河中移動,雖然水量不斷下降,我還是看不出甚麼端倪,覺得沒有甚麼魚啊,這樣子是要拿甚麼祭河神啊?拿著相機隨處亂照,從觀景窗看到司機大哥也來了,遂跟著他往下游走去。

此時已經開始有一些魚在低淺的河中跳來跳去了,人們拿著石塊混著一些長草,開始在細小的河流中築起人工水壩,兩根竹子交錯構成的魚網放置在水壩中的缺口,捕捉那些往下游流過的水生物們,隨水流的衝擊力道,突出一個像「梆阿」的形狀。沿著下游一路到出海口,蓋了 3 座人工水壩即 3 個梆阿魚網。

水深已經越來越淺了,大概就是到小腿的高度,明顯看到許多魚兒在水中跳動著,原住民式的歡呼聲此起彼落,朋友們或拿網子或用水桶或用手抓地一條條抓起。「那邊!那邊!」我指著跳起的魚兒,朋友過來把它撿起。「不要只會說那邊那邊,要下來一起做,才叫體驗。」司機大哥轉過頭來對我說。

原住民文化都是一個階級帶著下一個階級去做事的,強調做中學來傳承。「來!你負責提水桶!」我提著那一整桶的漁獲,裡面有蠍蟹小魚,體型有大有小。

突然有一個朋友喊了一聲族語,大家都跟著衝過去抓魚,是鰻魚!細細長長一條像蛇的東西在河面鑽來鑽去,看到一眼又鑽進水裡面了;司機大哥趁亂把鰻魚揮到岸上,轉身要抓剛剛看到的第二條鰻魚,我跟另一個小朋友負責抓陸上那隻,一手抓起來又被估溜估溜的身體滑走了,要雙手抓才抓得起來。

「今年的漁獲比較多,封溪成功!」人們逐漸從上游往下游處走去,過程中抓了越來越多桶的魚,「你今天應該夠吃了!」司機大哥看著我半滿的水桶,給了我一點鼓勵。之後大家開始拆先前蓋的工人水壩,在網子裡翻動河砂找尋漁獲,也有些人先把抓好的魚收集起來,送去清洗,準備作中午的餐點。

接近 10 點,我們收拾了滿滿的漁獲和裝備,朝岸上移動。

 

貓公部落(Fakong)有河又有海,所以除出海捕飛魚外也有封溪捕魚(patukaw),而像鄰近的新社(Patrongan)及港口(Makota’ay)等靠海的部落應當是只有出海捕飛魚(編按3);貓公部落的捕魚器具比較現代一點,而在山裡面的八里灣部落(Haciliwan)所使用的捕魚器具又更為傳統,聽說有一種長型的竹製魚網,可以讓魚蝦進入後便跑不出來,只可惜今年沒有跟到,只能等明年了。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把先前架設的水壩拆了,來看看今天的收穫吧![/caption]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貓公部落(Fakong)有河又有海,所以除出海捕飛魚外也有封溪捕魚。[/caption]

 

法律應因地制宜,尊重多元文化

封溪捕魚的影響範圍其實並不大……,使用的方法也是純天然的麻藥、徒手或以工具的物理性作用捕魚,相較化學性電魚、毒魚來得好多了。

前些日子在立德部落(Kudis)的海祭,因船員證的問題「依法行政」,發生海巡署攔截部落的人出海捕魚,等到上級許可發出時,已經錯過最佳的出海時機了,每年都會舉辦的祭典海巡那邊應當知悉其流程,難以想像會出這種紕漏。

從現代生態環保的觀點來看,封溪抓魚這樣的舉動,大小通殺,水生動物全部死光光,對生態系勢必造成一定影響;但從原住民的角度來看,在那個只有「真正住民」的古代,他們敬畏大自然的力量,舉辦海祭來祭祀河神、海神甚至是山神,保佑族人平安,這是他們祖先遺留下來的文化傳統,不同文化間應當抱持著尊重的態度。(編按4)

再者,這樣封溪捕魚的影響範圍其實並不大,大概是出海口沖積扇約一半的區域,使用的方法也是純天然的麻藥、徒手或以工具的物理性作用捕魚,相較化學性電魚、毒魚來得好多了。而族人也利用這樣的重要活動,使外地工作的人們能夠回歸家鄉,與族人團聚。

以上文章包含一些個人主觀意識的成分在,如有冒犯還請多多包涵,而活動體驗,難免有許多記錄不詳盡以及錯誤的地方,敬請見諒。

(本文原刊於《Thin River alpha》,原標題為 你所不知道的原鄉祭典。豐濱貓公部落海祭,敬畏海神的傳統阿美族祭典。,獲原作者授權轉載。

 

編按

  1. 在許多原住民族裡,祭祀或平日飲酒前灑幾滴酒給土地,是分享酒水給祖靈享用之意。
  2. 此為魚藤,學名為厚果崖豆藤(Millettia pachycarpa Benth),屬於有毒豆科植物,尤以根部與莖部毒性最強,早先族人便以此特性,取魚藤的根莖敲碎、絞出汁液後,再混入溪水中,使下游的魚類麻痺而失去活力,便於捕撈。
  3. 實際上港口部落臨秀姑巒溪,往年亦有河祭。
  4. 貓公溪穿越豐濱村一分為二,過去族人必須徒步溯溪到對岸,為祈求平安,故每年海祭前同時攔河捕魚祭河神,同時傳承阿美族傳統捕魚文化。

 

參考資料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族人取材自然植物捕魚,影響範圍其實不比先進捕魚技術來得大,執法者對於部落祭儀應多給予尊重。圖為族人正以石頭搗碎魚藤根莖取其汁液。[/caption]

 

關於作者

楊笙平,家住南投國姓,但目前人在隔兩座山的花蓮豐濱。在部落裡生活了一陣子才逐漸了解,真正的台灣住民,有著許多美麗的故事,等著我們去發現。

如果喜歡我寫的文章,歡迎加入:

[AdSense-A]


相關文章推薦

 

你也有原住民或部落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圖片來源:楊笙平
]]>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