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寶貝,要回什麼娘家呢? 原來從 2009 年開始,國立臺灣博物館每年都會挑選一間原民地方文化館作為合作策展對象,將博物館典藏文物送返原鄉展出。而今(2014)年 12 月 5 日到 2015 年的 6 月 7 日,將輪到賽夏族的歷史文物回家了! maSpalaw 在賽夏語裡就是「回娘家」的意思。除了臺博館的賽夏族文物館藏要「回娘家」,回苗栗向天湖旁的苗栗縣賽夏族民俗文物館展出外,也會一併展出族人田野調查所募集到的當地歷史文物,一起展出喔! 噢,明年 6 月 7 日前,讓我們 maSpalaw,一起到苗栗向天湖看賽夏的文物回娘家吧! 更多的部落或原民相關活動,請見下列「未來最新重要活動」!
未來最新重要活動
時間:2014/12/4(四)晚上 19:00 – 21:00 活動名稱:在都市青年,回部落耕田(臺北市)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校本部 社會科學學院會議廳 (文學院正樸大樓5樓CSS502→會場詳細地圖) 相關文化:跨族群- 引言/與談人:李姮憓 / 自然形成空間工作室負責人 藍姆路.卡造 / 臺灣大學地理系博士生(吉拉米代部落營造員)
- 活動連結:原 無 疆 界 知 識 系 列 座 談 會
- 活動介紹:
舒米恩與陳建年將於12月6日搭檔擔任綠意舞台壓軸,這也是陳建年首度參與簡單生活節,他表示:「以前聽過朋友說這活動,首次參加心情很開心,希望帶來與活動主題相關的音樂。」希望簡單生活節活動能讓年輕人有健康的戶外休閒娛樂,並藉由音樂找到單純的快樂。
除此之外,卑南族的藝人阿妹、阿美族 Ayal Komod(張震嶽)等知名原住民族藝人歌手也都將參與演出,詳請請見活動連結。 - 活動連結:2014 簡單生活節
- 活動介紹:
『kelu』,在排灣族語中表示『一起來』,是一個很主
動的詞彙,也是在部落之中很常使用到的一個詞,老人家常 常講『kelu』的同時,就是想要與你分享他正在享用的 美食、剛收成回來的山林農物,甚至也許是他想邀你一起經 歷的美妙感受!『kelu』詞義之美好,在於我們一起經 歷某一種生活的感受。
一起來野餐吧!帶著你心中最重要的那一位^^ 一同走到戶外,踩踩草地、吃吃好食,用不同的角度去發現好多你生活其實很期待的小美妙! - 活動連結:kelu!來野餐:穀倉文化野餐日
- 活動介紹:
苗栗縣泰雅文物館開幕首展:『鏡頭下的歲月─劉仁祥攝影個展』劉仁祥(hayoun yangah)是苗栗縣泰安鄉鄉泰雅族人,近年來致力於部落文化紀錄,以生活化的方式,拍攝紀錄部落紋面耆老生活,為逐漸凋零的紋面文化留下見證。劉仁祥 (hayoun yangah) 攝影個展–鏡頭下的歲月,即將在10月10日星期五在本館開展嚕! 展出時間自103年10月10日至12月7日止,每日開館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5時(每週一休館)。歡迎各界貴賓及親朋好友蒞臨參觀~
- 活動連結:苗栗縣泰安鄉泰雅文物館開幕首展:『鏡頭下的歲月─劉仁祥攝影個展』
- 活動介紹:打破過去博物館觀點的呈現,轉以博物館與部落合作的模式,期望互為主體共構成長。
噶瑪蘭族的歷史遭遇與部落發展軌跡風貌,透過族人的觀點、立場與價值,將文字、影像與生活物質等的結合呈現。同時台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提供收藏數十年到百餘年不等的噶瑪蘭族真品生活文物,如鼻笛、刺繡背袋、精緻木板雕、刺繡帽子、披肩布、古地契、地織機具等,透過展覽將「歷史與當代」、「他者與我者」在同一空間對話、反省、激盪……。
展覽主視覺: 【噶瑪蘭族是蘭陽平原的主人】 【海洋與獨木舟】 【香蕉絲文化情】 【崇尚祖靈信仰】 【獨特的木板陰雕文化】 【加禮宛戰役與新社部落】 【豐濱鄉新社部落風景與生活地圖】
- 活動連結:「我們 ‧ 噶瑪蘭 Aida Kavalan」特展開幕活動
- 活動介紹:
原住民面對生存土地與文化永續的難題,在殖民統治的區隔與打壓下,原住民 LGBT 面臨什麼樣的危機? 如何面對這些難題?又如何發展自我主體?
- 活動連結:原住民多元性別運動經驗的分享
- 活動介紹:Sear-uraw原為苗栗縣泰安鄉天狗部落舊名,為可供染色土壤之意,當地長老教會將其漢譯為『社舞繞』。“sear”為Gearsya泰雅族語染色之意,”uraw”為土地之意,當地有土色、土黃色及紅色的土壤,成為染布原料的採集地。URAW之地為村人黑色染料的供應處,也因為這個自然染色的經驗,村人就將這個部落取名為S‘URAW(社舞繞),意即“天然的染房”。將「社舞繞」轉化成「色舞繞」,是一種台灣真實的美感,這是一種像大自然學習的智慧,這是全球都在提倡的環保議題,這是一種不可抵擋的潮流。人文美學為核心的「色舞繞」團隊,用此理念邀集匯聚各領域人才,以緊密的合作與互動模式,不斷將概念在各地開出一朵朵美麗的花。
- 活動連結:2014森林之心- 色.舞.繞 泰雅服裝秀活動
- 活動連結:原運影展暨講座周
- 活動介紹: 首次舉辦的玉山聖誕音樂節為聖誕節活動熱身, 這次在寬廣的羅娜布農花卉園區,以四大主題︰ 草地音樂會、聖誕祈福點燈、搖滾樂音派對及部落市集加持聖誕活動熱力。 聖誕祈福點燈中安排信義國中學生在高聳的聖誕樹下吟唱聖誕歌曲,搖滾樂音派對邀請台灣雷鬼搖滾天父MATZKA樂團、原住民金曲歌王王宏恩加獵狗樂團以及來自玉山的聲音虹谷樂團,讓現場民眾在玉山腳下熱情瘋搖滾,另還有部落市集分布園區草地︰夢工廠的馬拉桑鮮啤酒、六龜育幼院的手做美食、 博幼基金會手工皮件、布農烤豬…等十餘座精選攤位,為信義鄉的節慶盛事增添樂活幸福及愛的傳遞。
- 活動連結:玉山聖誕音樂節
- 活動介紹:「其實我們常常對週遭的事物視而不見,因為我們不知道這些事物所含有的意念、用途、方法、機能、原理、細節……….。」
自102年開始,孫業琪老師以實驗性質的方式在臺中及桃園二地進行新模式的傳習課程,教導學員運用不同類群的技術知識如材料、技法、造型、色彩、用途、文史等之間的關係進行創作。展覽內容有學員們課堂上的習作、規定的打樣以及吸收咀嚼後的再創作,也是孫業琪老師這兩年將編織工藝的知識體系重新建立的教學推廣成果。期待當民眾欣賞展覽時,這些作品所包含的技法與理念也同時被看見。 - 活動連結:看見與被看見-孫業琪編織構成與纏花傳習成果展
- 活動介紹: 看織著「三民主義」的泰雅織布、刻有青年白日徽號的排灣木雕。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舉辦「威權時代中多元論述的星火」特展,呈現1950至1970年台灣人類學者的原住民研究,展現學者在戒嚴年代如何為原住民留聲,也留下當年部落受政令宣導影響的文物。
- 活動連結:「威權時代中多元論述的星火:1950s-1970s臺灣人類學者與原住民研究」專題特展
- 活動介紹:
臺灣長什麼樣子?環境的地景形貌是自然風土與人文民情兩造,長時間交互流動與作用所積累的整體表現,當代的臺灣人可以很輕易地從地圖上,透過外型輪廓辨識臺灣,而各時代的記錄者們對寶島臺灣的想像卻是各有不同,因此我們很難想像16世紀西方人繪製的地圖中,臺灣曾以許多不同的形狀出現。同樣的,在攝影技術普及的今日,我們也很難遙想數百年前的人,是如何觀看臺灣這塊土地上的自然與人文風土,這些不同的時代、族群及階層又是如何製造與記錄時代風景?是否有不同的關懷重點,有無將自身的想像投射於臺灣景觀的圖譜中?請跟著臺灣山林的山巒起伏,一起穿越時代重返17世紀,在時間的長河上緩緩航行向現代,以鳥瞰臺灣到貼近土地,看看不同時代的人們透過遠、中、近三重視角,呈現出的臺灣景像,使身處在同一方寸土地上的我們,透過爬梳土地時代的風土景觀,不僅從中觀看我們周遭環境在歷史境域裡的變與不變,並體認「人.空間.環境」三者之間流動且緊密的共生關係。
- 活動連結:風土誌:臺灣景觀圖譜
- 活動介紹:
10月18日啟動系列活動至年底,敬請一起抵達臺灣第一站
- 活動連結:第三屆 臺南市西拉雅文化節『NAUNAMU』
- 活動介紹:動憑當日門票即可免費參加,歡迎事先至當代館網站報名
! 導覽時間:週日13:00 11/16、11/23 倫敦•伊斯瑪哈善/原住民族電視台主播 11/30、12/07 高子衿/《典藏‧今藝術》雜誌總編輯 12/14、01/04 林威城/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主任 12/21、12/28 謝慧青/獨立策展人 - 活動連結:2014第二屆Pulima藝術獎專家導覽
- 活動介紹: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指出,世居阿里山的鄒族,有一項氣氛嚴肅凝重、具有男性勇武氣息的戰祭(Mayasvi),是昔日「出草」獵人首的重要祭儀。 雖然鄒族人早已不再「出草」,但是戰祭的儀式依舊延續、保存與傳承,成為鄒族人心目中最重要的傳統祭典儀式,並由文化部列為保存維護的珍貴無形文化資產。 為了讓民眾瞭解鄒族文化的奧祕,文化部與嘉義縣文化觀光局合作,在嘉義縣文化觀光局舉辦「重生:鄒族戰祭(Mayasvi)特展」,今天起至明年2月26日展出。 文觀局指出,這次特展有來自國立台灣博物館與中央研究院典藏的多件珍貴鄒族影像圖片,以及阿里山鄉達邦國小鄒族學童的戰祭大幅繪畫創作、藝術家作品等文物。
- 活動連結:鄒族戰祭特展 嘉縣文觀局開幕
- 活動介紹:
一、臺南市政府謹訂於本(103)年11月15日下午2時假臺南市原住民文化「原來好色─咪奴染布創作個展」開幕茶會。 二、為發社會大眾對染布的熱情與支持,臺南縣政府特舉辦上開特展,藉由染布藝術作品傳遞與部落之間的依存關係,使參觀民眾認識原住民族的智慧和美的意識。 三、特展自103年11月15日至104年3月1日假臺南市原住民文化會館(臺南市安平區安億路472號)展出。 四、預約導覽服務,請逕洽臺南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札哈木會館)駐館人員張淑媚小姐,電話:(06)2995826,相關活動訊息逕自臉書蒐尋【札哈木會館】。
- 活動連結:原來好色─咪奴染布創作個展
- 活動介紹:「人類學家的足跡-臺灣人類學百年特展」人類學在臺灣發展已滿百年,這門研究十九世紀末在臺灣崛起,衍生出文化人類學、考古學、生物人類學與語言人 類學等四大分支。回顧民國以來人類學百年的發展歷史與人類學家的特殊貢獻,隨著人類學家田野調查的足跡,深入臺灣各地,累積了對臺灣整體文化特色、族群、 地域性差異的認識,也逐漸發展出一套理解人類生物性與文化性的觀點。透過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館際合作,辦理此 特展,檢視臺灣古往今來諸多人群的文化脈絡和現狀,說明人類文化的適應、變遷,及其多樣性,讓民眾瞭解臺灣百年來人類學研究的主要議題、脈絡、歷史和重大 發現,提供身處當代社會的我們,理解不同文生活,以抱持開放而尊重多元的態度面對異文化間的衝擊。
- 活動連結:人類學家的足跡-臺灣人類學百年特展
- 活動介紹: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與苗栗縣政府主辦的「maSp
alaw-臺博館賽夏族文物返鄉特展」,自本(103) 年12月5日起於苗栗縣賽夏族民俗文物館展出至104年 6月7日止,除精選臺博館館藏賽夏族文物外,族人也經由 田野調查,募集當地歷史文物併同展出。展名「maSpalaw」賽夏族語意為「回娘家」,可見 族人對於文物返鄉展出之期待。此展為臺博館自98年起所 規劃之「大館帶小館」原住民文物返鄉系列第七檔展覽,臺 博館每年擇選一間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作為合作策展對象, 將博物館典藏文物送返原鄉展出,並鼓勵部落進行展示內容 撰擬與詮釋,以凝聚族人認同,也使博物館與原鄉透過文物 重新建立更深厚之關係,希望參觀民眾能藉由本次展覽重新 瞭解賽夏族特有的文化意涵。 - 活動連結: maSpalaw -臺博館賽夏族文物返鄉特展
- 活動介紹:
台灣排灣族雕刻館 典藏特展 「原來土地的記憶這麼美」,從12月2日展至104年7月31日,分成三大展區,從木石雕刻、各種生活器物、信仰用具、以及傳統服飾、石板屋等近百件,每 一物件傳承祖先的智慧,將美麗的故事化為藝術,排灣族人依循祖先所留下來的生命祭儀、生活型態與文化樣貌,都可在此展中完整領略、細細品味。
- 活動連結: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四樓台灣排灣族雕刻館典藏特展 邀您尋繹美麗的土地記憶
有什麼漏網之魚,是您覺得也非常重要的原住民族新聞或活動,但卻不在活動看板裡的嗎?或您有原民相關新聞稿,想請我們刊登的嗎? 投稿或活動訊息請寄:[email protected] (活動刊登者,請務必提供「活動名稱」、「活動簡介」(150 字以內)、「主辦單位」、「活動地點」,及「活動資料或相關連結」。有少給資料的,小編不知道怎麼幫你 po…… 切記切記~~~!)
你也有原住民或部落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圖片來源:向上走的部落-瑪家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