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從小講閩南語到大,一直都很喜愛鐵獅玉玲瓏的支持者來說(好啦,還不到鐵粉),日前聽到電影《鐵獅玉玲瓏2》即將出爐,實在是非常期待。沒想到預告片開始看沒多久後,臉馬上垮下來。 來,先來看看這部預告片吧:(原片已下架,以下為影片備份)
電影預告片嚴重歧視原民文化,族人同表抗議
預告片一出來,馬上引起原住民族人不約而同「廣大的迴響」,許多藝術工作者如導演 Umin Boya(馬志翔)、優席夫、Dondon Houmwn(東冬侯溫)、Nakaw Putun 及媒體工作者 Pisuy Masaw 等,也都不約而同表達不滿:原住民的孩子還在對抗這個社會的異樣眼光…… 這不只是歧視、輕蔑、嘲諷、貶低他族文化,更是加深欺壓和迫害原住民族的暴力行為!
「 原住民的孩子還在對抗這個社會的異樣眼光…… 這不只是歧視、輕蔑、嘲諷、貶低他族文化,更是加深欺壓和迫害原住民族的暴力行為!」(Nakaw Putun)
「我們應該展開心胸讓更多人認識或了解原住民族,但我們的孩子仍舊處在一種備受歧視的環境。」(Tipus Hafay)
「用鮮血、生命換取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的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竟然被當成笑話、演成電影,還要在春節上映?真的要逼所有文面民族,重現當年的 mgaga(出草)嗎?」(Pisuy Masaw)
「我以為我們的下一代可以不用再面對那一段我曾經歷的創傷和陰影。」(優席夫)
參與《賽德克‧巴萊》重要角色演出,且本身即為賽德克族人的導演 Umin Boya(馬志翔)馬上在個人臉書發表了一席話(詳見全文):「這支預告 KUSO 的不只是一部電影而已,KUSO 的是兩個族群記憶的傷痕(日本人與賽德克族人)。」
所以,請別再說「我認識的原住民都很不拘小節」、「不會在意這種無傷大雅的小玩笑」,連小編都難以置信這樣的低級玩笑怎麼會開在 21 世紀,號稱多元文化共存共重的臺灣? 電影公司和主要演員都很快做出回應:除彭恰恰表示願意道歉外,電影公司亦在昨(11/29)日召開緊急會議,決定雖然電影後製幾乎完成,還是會拿掉這段影像,電影整個重修。電影發行商李亞梅即說,「只盼這次事件,能讓族群間能有更深度的理解,增進彼此的認識。」 無奈新聞一出,許多非原民朋友仍覺得「可是很好笑啊」、「幹嘛度量那麼小」,讓人不禁詫異,這次事件真的有「讓族群間能有更深度的理解,增進彼此的認識」嗎? 鐵獅玉玲瓏,你們的 KUSO 為何要道歉?1. KUSO 的不只是名字,更是 KUSO 祖先的尊嚴
《鐵獅玉玲瓏2》將「魯道」改為「兼洗褲」,更是直指莫那父親的名諱,不只對魯道不敬,更是直接指罵他父親!


2. KUSO 的不只是電影名字,更是 KUSO 一個族群的尊嚴
「Seediq Bale」一詞有「真正的人」、「真正的賽德克族人」之意,如太魯閣族行為藝術家 Dondon Houmwn 所說,是「一個族群的最高自信」。


3. KUSO 的不只是紋面,更是 KUSO 一個族群的信仰
紋面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是族人文化曾經被漠視的歷史,以及神聖信仰曾經被污衊的歷史,號稱電影文化人,怎麼可以如此輕率?

4. KUSO 的不只是族語與古調,更是 KUSO 臺灣對多元文化的努力與尊重
這樣的戲謔,正是一步步摧毀年輕族人學習族語信心的兇手之一!事實上,這正是一般大眾對於少數文化的歧視與罷凌的展現!



改變歧視需眾人敞開心胸,需從教育著手
只是我最遺憾的是,原本我以為新聞報導一出來,大眾會馬上意識到這件事是非常不應該的,沒想到許多人的回應卻是「這有什麼好大驚小怪?」、「我們平常還不是一樣學韓國人說話?」、「好沒度量」。 事實上,我不只一次聽到在台的外國友人對我說,他們並不喜歡「阿斗仔」這稱呼、不喜歡被叫「外勞」「瑪利亞」、不喜歡臺灣人用怪腔怪調學他們說話,只是因為沒有適當的場合表達,因此均不作聲,但這並不表示他們並不憤怒,不表示他們接受這樣的歧視。 一件事在社會上不斷地發生,並不表示它就是對的。只是這樣的事,為何一再發生? 身為賽德克族導演,Umin Boya(馬志翔)在這件事情上,展現了很大的理解與諒解。他說,「可以理解創作本意是良善的。」這裡的「良善」指的是「創作者單純為了帶給觀眾歡笑。這樣的出發點很好,畢竟台灣人悶了太久。」「只是很遺憾的如此做法太過於膚淺,並且直接的污辱了我族。」 會不把對一個族群的污辱當一回事,「原因就是因為不夠了解,不夠認識台灣的族群問題。」「坦白說,他們沒有理由也沒有義務要去深刻體會這些種種問題,但若是他們不夠清楚,就轉個念,讓我們主動走向他們,我想,這也是我輩原青要擔起的責任了。」Umin 表示他也會將族群問題投射在未來的作品裡,以阻力化為助力,來試圖解決族群間問題。 而長久在國際上推動原住民族行為藝術的太魯閣族人 Dondon Houmwn(東冬侯溫)則認為,這件事只突顯臺灣教育一直以來對國內多元文化的漠視。「許多大眾從電影《賽德克‧巴萊》看見原住民族的歷史與文化,但若說要從這部電影就變得多了解我們的文化,根本是不可能的。」「最根本,還是要回到『教育』。」 「我們的國民教育讓多少學生可以把中國歷史倒背如流,卻連現在臺灣有 16 族,或是其他還沒正名的平埔族群有哪些都不知道。」他說,平埔族群的歷史就只在歷史課本的一小頁的其中一個欄位,然後就沒了。其他像族人祭典、圖騰的文化內涵,也在課本裡隻字不提。「你看,這下好了,(賽德克族)族名變賽放肚內,紋面變花喵臉。」「你知道祖先那圖騰的神聖性嗎?你知我們要回這族名是經歷多少年努力嗎?」 「所以不要再(推廣原住民族的)文創產業了,因為沒有人懂。」對於一般大眾來說,那些都只是附庸風雅,僅是主流娛樂下的陪襯,就跟這部電影一樣,只把原住民的文化當笑話。 同時間,導演鄭有傑也在個人臉書說,若預告片 KUSO 的僅是《賽德克‧巴萊》「電影」本身,那麼還有討論空間;但若是「講著不知所以然的話、做鬼臉」,那就完全是「貶低原住民而不自知」了。 他也同意臺灣的教育一直缺乏對原住民族的基本認識:我們從來沒有學過部落老人是如何看待土地、沒有學到漢人來臺是如何「取得」原住民的土地、從來沒有一任中華民國總統像澳洲總理一樣,對過去對原住民族的錯誤政策道歉 ── 更遑論許多對原民土地的掠奪仍在進行! 「身為一個在臺灣的漢人,我認為我有義務去認識、並嘗試去體會這些問題。因為族群間的問題不會平白無故消失。」導演補充道。若說要從這部電影就變得多了解我們的文化,根本是不可能的。最根本,還是要回到「教育」。
歧視,不應被視為理所當然
我認同 Umin 所說,這樣的文化互解是需要族群間一起走出來,一起走向彼此,也同意 Dondon 認為從國家教育體制內的著手,是改變未來數十個世代對台灣多元文化尊重的根本方式。 偶爾有人說,真正的原住民都是很心胸寬大的,不會在意這種玩笑。那麼相對的,非原民就應該自我設限,不肯承認自己所做的歧視嗎?因為長久幾個世代以來的壓迫與快速的改變,這過程常常粗暴以及不尊重的,導致我們回溯過去時感到心靈的匱乏以及無奈。
「別說我太認真,但這支預告KUSO的不只是一部電影而已,KUSO的是兩個族群記憶的傷痕(日本人與賽德克族人)。
什麼是歧視,簡單說就是人不願意把『心』打開的結果。人對於不了解的人、事、物會產生恐懼,恐懼之後的第一個反應是抗拒,最後抗拒的行為或言語加諸在他人身上就是歧視。
我以為我們試著打開心房,可以經由相互認識達到『學習』、『尊重』、甚至對方做錯事可以『包容』的地步,我想這世界就不會有歧視了。這也許很難,但至少我 們有試著去做,但我萬萬沒有想到人可以無知到這種地步,不願意試著把心打開,還利用嘲笑ㄧ個當時幾乎快被滅族的歷史傷痕來做商業行為,將心比心啊,這可是 兩個族群記憶裡的痛啊!
最後,我親愛的族人同胞們,我知道你們很難過甚至憤怒,但在這裡我有個請求,是否,是否我們就先從自己做起,就拿這次的事件也來反省自己,試著也從對方的心出發,讓我們一起把心打開!」
相關文章推薦
- 〈【人物專訪】馬志翔談《KANO》(上):歷史沒有對錯,人的情感才最重要〉
- 〈十句原住民朋友聽了會超不爽的話:來看看你有沒有白目過!〉
- 〈她離家出走了,那位來自洄瀾的羅媽媽〉
- 〈高天生,最後的紋面勇士〉
- 〈TMINUN,織布吧!織出美麗的彩虹,是我們彩虹民族如何也無法抹滅的永恆印記……〉
你也有原住民或部落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圖片來源:翻攝自《鐵獅玉玲瓏2》電影預告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