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11/20 Mata 原民活動看板】品嚐部落原味食材的美好….. Kelu,一起來野餐吧!

【11/20 Mata 原民活動看板】品嚐部落原味食材的美好….. Kelu,一起來野餐吧!

by admin

「現在食物的取得很方便,方便得讓我們忽略『食材』本身的存在,除了對『漲價』有感之外,關於『食材』幾乎無感。」 「這種情況很弔詭,我們吃下食物取得營養產生熱量,維持生命。但這供給我們生命所需能量的「另一個生命」卻感覺與自己毫無相關……」   在食安問題爆發後,曾看過一句笑話: 「眼前的食物若不告訴你真假,你也吃不出來。」 也許對於在都市長大的許多人來說,這句笑話真是又諷刺、又真實,但對於在部落長大的人來說,可是完全沒有這個困擾呢!也許他們沒有繁複的料理方式與華麗的調味料,卻總是能從簡單的烹飪方式中,還原出每樣大自然最原始的味道! 你也想一起來學習這份對土地的尊重與對食材的珍惜嗎?12/6 – 12/7 「 kelu!來野餐:穀倉文化野餐日」在屏東禮納里瑪家部落,一起來部落野餐!   更多的部落或原民相關活動,請見下列「未來最新重要活動」!

[AdSense-A]

未來最新重要活動

活動日期:2014/11/22(六)~ 2014/11/23(日) 活動名稱:103 年茶山 Hʉfʉ 文化節(嘉義縣) 活動地點:嘉義縣阿里山鄉茶山部落 相關文化:鄒族
  • 活動介紹:早年,鄒族有一項極為特殊的傳統喪葬習俗。當長老級耆老過世時,家人會在家中地下挖穴,四面鋪以石板。長者遺體以蹲姿綑綁後,置入穴中,上面再蓋上石板。石板上連續生火三天,讓屍體乾化。這段期間家屬必須在家裡守護確保火苗不能熄滅,遠到奔喪的親友也不能任意進入室內,以示尊敬。吃、住則都在涼亭。但這項神祕的世襲習俗,早在日據時期即被禁止。 在外來文化的衝擊下,有好長一陣子,鄒族的涼亭已不多見,取而代之的是鋼筋水泥建築。最近幾年,茶山村為了重建部落文化,村民才自動自發建涼亭,延續部落的傳統。這也是「茶山涼亭節」的由來。村民動手搭建涼亭,邀請雕刻家作木雕創作,不僅是為了美觀,更內含傳承及自我反省的意義。
  • 活動連結:103 年茶山 Hʉfʉ 文化節
  活動日期:2014/11/23(日) 活動名稱:女人的布 Miri(南投縣) 活動地點:南投縣合作村合作國小 相關文化:賽德克族
  • 活動介紹:長久追尋我們的古文化,這條路崎嶇艱辛甚至痛苦,但我們卻從來沒有停止過,也不想停止。因為如果我放棄了我的文化,我也就完全失去自己了。 民國103年6月起,在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支持之下,我們榮幸得到南投縣廬山部落張桂英媽媽的同意,她開始教導我們賽德克族最困難的編織法-miri (米粒)編織。經過了五個月的學習,我們決定在部落裡呈現師生的作品成果。展覽將在仁愛鄉合作村合作國小展出張媽媽多年來的珍貴作品與我們這些年輕族人的 學習成績。我們誠摯邀請賽德克族人與所有關心賽德克族的朋友務必前來觀賞。當天會有作品介紹與織布示範,學員也會分享一路走來的學習心路歷程。自己的文化自己救!傳承珍貴的賽德克miri 編織文化,將這份豐富的美繼續留給我們的子孫。重振Gaya,我們可以是驕傲喜樂的賽德克人!祝福各位!103年11月23日等候各位的到來!與我們相聚,並用編織重新與祖靈連結!
  • 活動連結:女人的布 Miri
活動日期:2014/11/15(六)~ 2014/11/29(六) 活動名稱:Vibrant Vision─藝述部落(台北市) 活動地點:松山文創園區-製菸工廠北向一樓(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相關文化:跨族群
  • 活動介紹: 以自己的雙手,創造賴以為生的價值,這對原住民來說,從過去到未來都不會改變。唯一的不同是手中握著不再是打獵的箭,而是傳承文化內涵的創作工具。對現代社會中的原住民生活,即使與都市生活已經緊緊結合,但對原生的家族與部落,卻依舊在心中有著濃郁的情感與心靈寄託。在展覽中,將沿著心中信仰的軌跡,從都市開始,一步步的走回家族、走回部落,進入心靈中最溫暖的寄託。期待每一位參觀的朋友,當漫步在原住民藝術作品的空間中時,能感受到這份獨特而堅定的情感。也許,會在這兒找回自己心中,曾被淡忘的心靈寄託。「Vibrant Vision─藝述部落」台灣原住民藝術工作者聯合展演,延續「原原不斷」、「原原當代」原住民藝術大展的鮮明、躍動生命力的品牌印象,接續與國際接軌的企圖心,以「藝述部落」的概念,將每位藝術家的部落帶到都市,增加原住民部落與當代社會的連結性。在展現當代優質文創的臺北核心場域「松山文創園區」中,展現第六屆台灣原住民藝術工作者的當代成就。誠摯地邀請您蒞臨  指導。
  • 活動連結:Vibrant Vision─藝述部落
  活動日期:2014/10/24(五)~ 2014/12/8(一) 活動名稱:我們 ‧ 噶瑪蘭  Aida Kavalan(台北市) 活動地點:台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 相關文化:噶瑪蘭族
  • 活動介紹:打破過去博物館觀點的呈現,轉以博物館與部落合作的模式,期望互為主體共構成長。

    噶瑪蘭族的歷史遭遇與部落發展軌跡風貌,透過族人的觀點、立場與價值,將文字、影像與生活物質等的結合呈現。同時台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提供收藏數十年到百餘年不等的噶瑪蘭族真品生活文物,如鼻笛、刺繡背袋、精緻木板雕、刺繡帽子、披肩布、古地契、地織機具等,透過展覽將「歷史與當代」、「他者與我者」在同一空間對話、反省、激盪……。

    展覽主視覺: 【噶瑪蘭族是蘭陽平原的主人】 【海洋與獨木舟】 【香蕉絲文化情】 【崇尚祖靈信仰】 【獨特的木板陰雕文化】 【加禮宛戰役與新社部落】 【豐濱鄉新社部落風景與生活地圖】

  • 活動連結:「我們 ‧ 噶瑪蘭  Aida Kavalan」特展開幕活動
  時間:2014/12/2(四)晚上 19:00 – 21:00 活動名稱:在都市青年,回部落耕田(臺北市)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校本部 社會科學學院會議廳 (文學院正樸大樓5樓CSS502→會場詳細地圖) 相關文化:跨族群   時間:2014/12/6(六)、12/7(日) 活動名稱:2014 簡單生活節(臺北市) 相關文化:跨族群
  • 活動介紹:

      舒米恩與陳建年將於12月6日搭擔任綠意舞台壓軸,這也是陳建年首度參與簡單生活節,他表示:「以前聽過朋友說這活動,首次參加心情開心,希望帶來與活動主題相關的音樂。」希望簡單生活節活動能讓年輕人有健康的戶外休閒娛樂,藉由音樂到單純的快樂。

    除此之外,卑南族的藝人阿妹、阿美族 Ayal Komod(張震嶽)等知名原住民族藝人歌手也都將參與演出,詳請請見活動連結。
  • 活動連結:2014 簡單生活節
  時間:2014/12/6(六)、12/7(日) 活動名稱:kelu!來野餐:穀倉文化野餐日(屏東縣) 相關文化:排灣族
  • 活動介紹:

    『kelu』,在排灣族語中表示『一起來』,是一個很主動的詞彙,也是在部落之中很常使用到的一個詞,老人家常常講『kelu』的同時,就是想要與你分享他正在享用的美食、剛收成回來的山林農物,甚至也許是他想邀你一起經歷的美妙感受!『kelu』詞義之美好,在於我們一起經歷某一種生活的感受。

    一起來野餐吧!帶著你心中最重要的那一位^^ 一同走到戶外,踩踩草地、吃吃好食,用不同的角度去發現好多你生活其實很期待的小美妙!

  • 活動連結:kelu!來野餐:穀倉文化野餐日
  活動日期:2014/12/14(日) 活動名稱:2014森林之心- 色.舞.繞 泰雅服裝秀活動(苗栗縣) 活動地點:雪霸國家公園 雪見遊憩區森林步道 相關文化:泰雅族
  • 活動介紹:Sear-uraw原為苗栗縣泰安鄉天狗部落舊名,為可供染色土壤之意,當地長老教會將其漢譯為『社舞繞』。“sear”為Gearsya泰雅族語染色之意,”uraw”為土地之意,當地有土色、土黃色及紅色的土壤,成為染布原料的採集地。URAW之地為村人黑色染料的供應處,也因為這個自然染色的經驗,村人就將這個部落取名為S‘URAW(社舞繞),意即“天然的染房”。將「社舞繞」轉化成「色舞繞」, 是一種台灣真實的美感,這是一種像大自然學習的智慧,這是全球都在提倡的環保議題,這是一種不可抵擋的潮流。人文美學為核心的「色舞繞」團隊,用此理念邀集匯聚各領域人才,以緊密的合作與互動模式,不斷將概念在各地開出一朵朵美麗的花。
  • 活動連結:2014森林之心- 色.舞.繞 泰雅服裝秀活動
  活動日期:2014/11/8(六)~ 12/28(日) 活動名稱:看見與被看見-孫業琪編織構成與纏花傳習成果展(臺南市) 活動地點:葫蘆墩文化中心(臺中市豐原區圓環東路782號) 相關文化:跨族群
  • 活動介紹:「其實我們常常對週遭的事物視而不見,因為我們不知道這些事物所含有的意念、用途、方法、機能、原理、細節……….。」
    自102年開始,孫業琪老師以實驗性質的方式在臺中及桃園二地進行新模式的傳習課程,教導學員運用不同類群的技術知識如材料、技法、造型、色彩、用途、文史等之間的關係進行創作。展覽內容有學員們課堂上的習作、規定的打樣以及吸收咀嚼後的再創作,也是孫業琪老師這兩年將編織工藝的知識體系重新建立的教學推廣成果。期待當民眾欣賞展覽時,這些作品所包含的技法與理念也同時被看見。
  • 活動連結:看見與被看見-孫業琪編織構成與纏花傳習成果展
  時間:2014/4/23(三) ~ 12/31(三) 活動名稱:威權時代中多元論述的星火:1950s-1970s臺灣人類學者與原住民研究(臺北市) 相關文化:跨族群

時間:2014/5/6(二) ~ 2015/12/31(四) 活動名稱:風土誌:臺灣景觀圖譜(臺南市) 相關文化:跨族群
  • 活動介紹:

    臺灣長什麼樣子?環境的地景形貌是自然風土與人文民情兩造,長時間交互流動與作用所積累的整體表現,當代的臺灣人可以很輕易地從地圖上,透過外型輪廓辨識臺灣,而各時代的記錄者們對寶島臺灣的想像卻是各有不同,因此我們很難想像16世紀西方人繪製的地圖中,臺灣曾以許多不同的形狀出現。同樣的,在攝影技術普及的今日,我們也很難遙想數百年前的人,是如何觀看臺灣這塊土地上的自然與人文風土,這些不同的時代、族群及階層又是如何製造與記錄時代風景?是否有不同的關懷重點,有無將自身的想像投射於臺灣景觀的圖譜中?請跟著臺灣山林的山巒起伏,一起穿越時代重返17世紀,在時間的長河上緩緩航行向現代,以鳥瞰臺灣到貼近土地,看看不同時代的人們透過遠、中、近三重視角,呈現出的臺灣景像,使身處在同一方寸土地上的我們,透過爬梳土地時代的風土景觀,不僅從中觀看我們周遭環境在歷史境域裡的變與不變,並體認「人.空間.環境」三者之間流動且緊密的共生關係。

  • 活動連結:風土誌:臺灣景觀圖譜
時間:2014/10/18(六)~ 2014 年底(臺南市) 活動名稱:第三屆 臺南市西拉雅文化節『NAUNAMU』 相關文化:西拉雅族   活動日期:2014/11/16(日)~ 2015/1/4(日) 活動名稱:2014第二屆Pulima藝術獎專家導覽(臺北市) 活動地點: 台北當代藝術館 1F 入口大廳 相關文化:跨族群
  • 活動介紹: 動憑當日門票即可免費參加,歡迎事先至當代館網站報名! 導覽時間:週日13:00 11/16、11/23  倫敦•伊斯瑪哈善/原住民族電視台主播 11/30、12/07  高子衿/《典藏‧今藝術》雜誌總編輯 12/14、01/04  林威城/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主任 12/21、12/28  謝慧青/獨立策展人
  • 活動連結:2014第二屆Pulima藝術獎專家導覽
[AdSense-B]

有什麼漏網之魚,是您覺得也非常重要的原住民族新聞或活動,但卻不在活動看板裡的嗎?或您有原民相關新聞稿,想請我們刊登的嗎? 投稿或活動訊息請寄:[email protected] (活動刊登者,請務必提供「活動名稱」、「活動簡介」(150 字以內)、「主辦單位」、「活動地點」,及「活動資料或相關連結」。有少給資料的,小編不知道怎麼幫你 po…… 切記切記~~~!)  

你也有原住民或部落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圖片來源:向上走的部落-瑪家部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