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雜貨店的蘭嶼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蘭嶼的雜貨舖,每個部落少說都有二三間。部落裡的人彼此熟稔,賖賬乃尋常事也。[/epq-quote]這家小店販賣的東西非常廣泛,除了沒有鮮奶、豆漿之類,冷凍期限短促的飲品。從柴米油鹽、蔬果肉品、南北雜貨,到鍋碗瓢盆、家用五金、浮潛漁具等日常用品應有盡有,販售對象以部落的村人為主。老板的櫃台旁,擺了許多藝文書籍和蘭嶼相關的著作,供自己休閒閱讀。後頭則懸掛了一張反核的旗幟,鮮明地表達店家的立場。 我們請教她,為何會讓族人賖賬? 她的回答很妙。部落的人不會常常如此,那是有時段性的。譬如到了一個月月底,福利救濟金用完時,賖賬的人便多了。但也欠錢也要看是買什麼。民生必須品,她一定通融。若是酒精類物品,就會婉拒。 蘭嶼的雜貨舖,每個部落少說都有二三間。部落裡的人彼此熟稔,賖賬乃尋常事也。除了雜貨舖,整座島還有兩家族人經營的小超市,供應現有的民生物質。蘭嶼的友人跟我聊到現況時,雖說民宿愈來愈多,還很欣慰,便利商店沒有在此出現。怎知我才回台灣,打開報紙,小七(編按 1)即將進駐蘭嶼的消息出現了。 若 7-Eleven 進駐蘭嶼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小七能像達悟人經營的雜貨舖那樣可以賖賬?小七的門口可以賣飛魚乾?小七會讓自己做為交換村民生活資訊的平台?小七能以企業公益的身份,融入達悟族文化?[/epq-quote]晚近幾年,小七進駐金門、馬祖或湖湖的離島都頗獲好評。其功能猶若燈塔指引海上船隻,帶來正面效應。但蘭嶼和這些地方差異甚大,它並不屬於漢人社會,反而擁有一個獨特的海洋生活體系,自成複雜的生態生命觀,以及豐厚的自然知識庫。當其菲律賓的近親大量流失舊有智慧時,他們仍完整保留,足堪為世界罕見的文化遺產。(編按 2) 可它又是如此地脆弱,如其地理位置,被台灣緊緊宰治著命運。 假如小七進駐了,一定很快就會擊跨所有雜貨舖,讓它們大量消失。但小七能像達悟人經營的雜貨舖那樣可以賖賬?小七的門口可以賣飛魚乾?小七會讓自己做為交換村民生活資訊的平台?小七能以企業公益的身份,融入達悟族文化? 或許它只是方便更多遊客來到蘭嶼,繼續享受台灣的便利,卻比以往更疏離蘭嶼。夏曼、桂清…..,我那些達悟族文史工作的朋友們以為,小七進來勢必以物質思維、貨幣數據,取代傳統以物分享、回饋與共勞的社會結構。此一狀態發生,一定會重衝擊獨木舟做為物質核心的生活價值。 小七前往蘭嶼,因而總讓我想起「阿凡達」的情節,地球人駕駛著高科技的飛船航向納美人的星球。但電影裡納美人可以反敗為勝,現實世界卻不可能。 簡單地以芋頭、地瓜和飛魚過活的達悟族人,絕對擋不住小七從台灣載著琳琅滿目便宜又精緻的貨物。 我很難想像,穿著丁字褲的老人,無助地走過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店面。我卻可以輕易想像,一群達悟勇士在儀式中盛裝,試圖驅逐小七的畫面。小七沒來,他們還能簡單地知足過活。小七來了,會不會是一連串災難的開始,甚至是壓跨蘭嶼的最後一根稻草? 慎思啊!小七,別繼核廢料後,又成為漢人帶給蘭嶼的另一個惡靈! (本文原標題為 〈蘭嶼適合小七嗎〉 ,內文副標為《Mata‧Taiwan》編輯所加,獲原作者 劉克襄 先生授權轉載。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編按 小七:臺灣人對連鎖便利商店「7-Eleven」的膩稱。 蘭嶼達悟族人與菲律賓北部巴丹群島伊巴丹族人同源,語言、文化皆通,但相對於達悟族人,伊巴丹族人已喪失許多傳統文化。 延伸閱讀 你不可不知的蘭嶼特定區計畫:颱風夜後,以「合理都市計畫」為名悄悄展開的政府開發序幕! 不要讓都蘭變成墾丁!阿美族歌手舒米恩:資本主義浪潮來,原住民要快點覺醒! 關於作者 劉克襄,綽號鳥人。詩人、自然觀察作家。1957年生,台灣台中縣烏日鄉人,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中心執行副主任。年輕時以鳥類生態為散文題材,嘗試開拓台灣自然寫作風氣。在多年的散文創作過程裡,不斷進行各種自然寫作文體和題材的試驗,大至地理文史的論述,小及昆蟲花草的研究,都曾潛心著墨。近年來創作主題則以生態旅遊,古道探查,以及野菜蔬果為主。曾出版詩集、散文、小說和自然旅行指南等著作四十餘部;並獲中國時報新詩推薦獎、台灣詩獎、吳三連獎、台灣自然保育獎和吳魯芹散文獎等。 代表作品有詩集《河下游》、《漂鳥的故鄉》、《小鼯鼠的看法》和《巡山》等;散文集《小綠山之歌》、《自然旅情》、《快樂綠背包》、《劉克襄精選集》;遊記《大山下,遠離台三線》、《迷路一天在小鎮》、《安靜的遊蕩》和《失落的蔬果》等;動物小說《風鳥皮諾查》、《座頭鯨赫連麼麼》、《野狗之丘》和《永遠的信天翁》等;自然志《臺灣舊路踏查記》、《福爾摩沙大旅行》、《台灣鳥類研究開拓史》;童書《望遠鏡裡的精靈》、《綠色童年》和《少年綠皮書》等;以及自然旅遊指南《北台灣自然旅遊指南》、《北台灣漫遊》。 ]]>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MataTaiwan_author 或許你會想看 種田養不起全家,發展觀光又擔心部落受傷──從曲冰經驗看部落產業兩難 ── 台大意識報 抓豬,從來就不只是動物保育議題 【讀者投書】是誰瓦解了美滿的「傳統家庭」定義? 還在重蹈國民政府71年前犯下的錯?尊重原民不只修法,更要修掉那些毫不尊重多元文化的腦袋 來自太魯閣,我也曾以為水泥廠與礦坑是理所當然的存在 陪伴了又如何──進原鄉做志工,部落孩童怎麼看?大人又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