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部落朋友的活動當志工,是一種享受;因為你可能無預期遇到一場最原汁原味、純粹為了高興、歡樂而跳的原民歌舞秀;你可能會不小心被邀請去享用一些真正來自大自然的美酒佳餚;當然,你一定會聽到許多做夢想起都還會笑的部落笑話。
而上週參加部落瞭望台所舉辦講座的所有人,包括與會者或是志工如我,最大的收穫,莫過於是能再去欣賞一次優席夫的畫展。
這場講座在畫展舉行,於是部分先來到的與會者剛好抓住機會,在畫展慢慢欣賞優席夫的作品;其中一位老外興奮地看著這些藍色的畫,跟我說:「我真的很喜歡這些作品,」他指著遠處一幅畫中湛著金黃色波斑的蔚藍,「近看的時候,覺得很粗糙,會看不懂畫中是什麼,但如果站遠一點看,會覺得那好像是我去過的某些地方,某些場景。」
「你覺得是哪裡?」
「是港口嗎?」
「哈哈,也許喔!」「我記得畫家跟我說那是地中海上,倒映著金黃色陽光的海。」
在這次優席夫的新畫展「藍色鑽石」開幕前,我就已經很幸運地得以先一窺究竟,原本打算好好地來一場訪談,但當天我卻不是一位好的記者,目光忙著往畫展裡一片藍藍的大海裡窺探,優席夫的介紹,我卻差點忘記做筆記。
從畫展入口的貝殼裝置藝術、衝浪板的回收藝術(recycled art),到畫廊內好幾幅一片藍色的畫;我和那位老外一樣,忙著在我過去曾拜訪過的海洋裡,找出一些相似的蛛絲馬跡。
回家後,果真遇到報導上的瓶頸,卻不是因為沒有採訪到優席夫,或記不起畫中的故事,而是因為我發現我非常喜歡這次的作品,但它們並不適合以我所熟悉的原住民文化為脈絡去介紹。直到一位朋友點破:
「當我們欣賞畫的時候,不是應該先看到畫,先發現我們自己對畫的感覺,有了自己對美的詮釋,再去了解為何作家要去畫這幅畫嗎?」
於是,當你看到畫展的其中兩幅主畫時,腦中浮現的是什麼樣的回憶呢?
看畫,勾勒起對海的回憶
我喜歡一個人旅行。而一個人旅行中,最常做的事情,就是一個人在我最喜愛的大海旁發呆。 右邊這幅畫,勾起了我許多獨自旅行的回憶,至少立即浮現在我腦海裡的是馬爾他: 我想到海邊走走,想跳進地中海浮潛,於是在日頭正炎的午後,終於坐上等到快發瘋的公車來到 Valleta 的南岸;Valleta 是一座建立於 16 世紀的古城 ── 此時此刻的 30 幾度 C,沒有什麼享受,能比得上在百年的乳白色古城牆前暢快地浮潛!然而下水後,卻發現淺水灣極為混濁,於是只好無奈上岸,坐在沒有什麼遊客的碼頭邊,聽著藍藍的海浪輕輕拍打岸頭的聲音,靜靜看著水邊無數隻五顏六色的遊艇發呆。 一旁當地的小孩自顧自地嬉水,水花濺起地中海的金黃色斑斕。優席夫說,當我們從海底往上看,海面隱隱透出晃動的亮光,就是這個景象……







走出去,擁抱寬敞的大海
來自花蓮馬泰林部落的優席夫在初入社會時,也曾懷抱歌星夢,在他個人堅持下,不畏膚色所造成的歧視與挫折,終於受到唱片公司的青睞,甚至還發了一張專輯。然而卻因為唱片公司與經濟公司間的財務問題,導致他從此被冷落五年,在心灰意冷下,離開臺灣,來到歐洲,四處打零工也好,就是要離開臺灣這塊傷心地。 在一個機會下,他受到上帝的感召,開始嘗試作畫,慢慢地獲得歐洲畫廊的青睞。對他來說,這就是上帝為他所開啟的另一扇窗。 然而有了那扇窗,我們還必須願意敞開心胸,走出去。 在優席夫位於西班牙的工作室所創作的系列作品,這是我最喜愛的其中一幅:如果我沒有走出去,敲那第十扇門,可能就沒有現在的優席夫。

藍色鑽石
這次的畫展,透過許許多多的「藍海」所建構出的,就是我們腳踏踏實實地踩著的地球。 「地球,有 70% 都是水,從外太空看地球,就好像一顆閃閃發光的『藍色鑽石』一樣。」 於是藍色鑽石(Blue Diamond),就成為了此次畫展的主題。我喜歡原住民藝術家的作品,因為自然在他們的看待下不再是讓人類擬摹的無生命對象,而是有生命的故事。

活動資訊
- 活動主題:藍色鑽石 Blue Diamond
- 活動時間:2014/4/26 – 7/26
- 活動策展/作者:優席夫(Yosifu)
- 活動地點:台北市金山南路一段 9 號 7 樓(優度夫新美學空間,近捷運忠孝新生站)
- 會場地圖:http://goo.gl/kgNd55
- 活動費用:免費
- 活動主頁:http://yosifu.blogspot.tw
相關文章推薦
你也有原住民或部落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所有圖片版權屬原作者 Yosifu 所有,嚴禁未經許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