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阿美族(Pangcah)的原住民,在清明節時回到我的部落掃墓。當然,每年此時很多部落的族人都會回來,但是我觀察到一個特殊現象: 很多戶都辦起了宗親會,到處都是辦桌,我甚至還參加了一場 100、200 人宗親會(在一個不到千人的部落),場面非常的歡樂,唱歌、跳舞樣樣都有,甚至還放鞭炮、煙火(這不是「吵死人」嗎?),我想在漢人的社會中應該比較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於是我開始反思,問自己兩個問題: 一、原住民為什麼要過清明節? 二、原住民過清明節為什麼那麼歡樂? 後來竟發現這跟服貿議題息息相關!
為什麼原住民族要過清明節?
最近服貿議題非常熱,一些原住民朋友都會自我調侃說:「在服貿議題,你們漢人都要叫我們學長,因為我們已經『服貿』400 年了。」雖是一句玩笑話,但其實是很悲哀的事實。 從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明朝、清朝、日本到國民政府等等殖民政權,都是強制當地的原住民「服貿」(當然不單單只有服貿),這些都一直不斷地改變原住民的生活方式。 回到我問的第一個問題:「原住民為什麼要過清明節?」 清明節是一個閩南人的節日,但由於現今原住民生活方式已大不同,需要實質的賺錢才能生活(就算你每天打魚、打獵填飽肚子,你還是要繳很多稅),因此逼迫大部分的原住民族離開家鄉工作,造成原住民族也只能依著漢人的節日放假,很明顯因為經濟因素改變了以前的生活方式。 至於「原住民過清明節為什麼那麼歡樂?」,由於生活方式已改變,漢人的節日已經成為少數部落族人可以團聚的時候(大部分的時候,部落幾乎都是老人),當然要好好把握機會好好慶祝! 而原本的節日內涵,已變得一點都不重要。大部分的原住民族離開家鄉工作,造成原住民族也只能依著漢人的節日放假,很明顯因為經濟因素改變了以前的生活方式。
貿易,一直都不是純經濟問題
我想說的重點是:當你的「經濟」被掌握,你的「生活方式」也會被改變。 原住民族在當今台灣社會中,一直被認為是弱勢、低競爭力的一群,但我認為這跟原住民種族一點關係都沒有;若是以原住民原本的生活方式來看,漢人會有高競爭力嗎? 我們並非沒有競爭力,而是我們無法抵擋外來政權的「自由貿易」,並且現今社會的生存規則是由他人所訂的! 同樣的道理,台灣人是否能抵擋這個「自由貿易」?你是否可以接受以後被中國人說:「台灣人是低競爭力的」? 我並非完全反對「自由貿易」,用原住民過去的經驗也不能完全類比,但我認為「服貿」對於經濟結構、生活結構一定會有很重大的影響,所以一定要審慎的評估。 最後,以原住民的角度,還是要重申歧視原住民的問題: 試著以同理心想想看,當你對原住民說:「你們原住民是弱勢是因為你們都不努力」時,跟現在一些既得利益者說:「你們反服貿是因為你們競爭力不夠」,是一樣愚蠢。台灣人是否能抵擋這個「自由貿易」?你是否可以接受以後被中國人說:「台灣人是低競爭力的」?
關於作者
Kacaw Kaokoy Cikatopay(阿美族),Makuta’ay(港口部落)Palalanay 男子階級級長、Pangcah 阿美族守護聯盟成員,台灣大學物理學碩士畢。相關故事推薦
- 從原住民族的角度看服貿:〈服貿爭議吵翻天:可是原住民朋友啊,大家究竟在怕什麼? 〉
- 原住民族如何能好好過節:〈我們也想好好過個年〉
相關內容推薦
- 書名:遠見:服貿到底吵什麼 特刊
- 出版社:遠見天下
- 定價:
99元(優惠價:95折94元) - 介紹:
你也有原住民或部落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圖片來源:makzhou(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