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了生存而不懈奮鬥,不是為鏡頭與筆墨而生活。」
台灣少數民族各族群在二戰後至 1980 年代初期,其總人口數約佔全台人口總數的 2%,報導文學工作者關曉榮向來關懷弱勢族群,並為之發聲,特地隻身前往基隆八尺門漁港,用他的鏡頭記錄這群 2% 人口與他們的生活。103 年 2 月 19 日至 3 月 16 日在桃園縣政府文化局3樓第一展覽室呈現他們的面容,藉由一幀幀紀實影像述說他們的生活故事。以蹲點搏感情,用鏡頭記錄 2% 的人生
關曉榮從 1984 年的礦災發現從事危險勞力工作的人員比例以原住民為多數,毅然決然孤身前往基隆八尺門聚落,用他的鏡頭記錄當地的人民以及生活。相較於一般攝影者的幾趟採訪,他以蹲點的方式在那居住了一段不短的時日,先跟當地人搏感情,才開始用鏡頭記錄他們的點滴;每一個畫面或是每一張臉孔,除去了面對鏡頭的陌生和防衛,呈現的是比寫實更接近真實的情境,那些表情和眼神底下,都有一個娓娓道來的脈絡和時代之迫。 1996 年,關曉榮決定重回八尺門,希望透過紀錄在時間容顏裡所顯示的意義,看見都會原住民的變遷與奮鬥,喚起社會大眾正視、關注都會原住民生存及生活空間等議題,進而從原住民政策、土地、經濟、社會、文化與教育等根本的社會構造,去思索並尋求解決問題之有效途徑。相較於一般攝影者的幾趟採訪,他以蹲點的方式在那居住了一段不短的時日,先跟當地人搏感情,才開始用鏡頭記錄他們的點滴。
以圖文為經緯,重現絕版原住民記錄
此次攝影展除了展出 60 幅 1994~1995 年八尺門原住民生活紀實影像,也將展示對台灣社會與報導文學有重大啟發、目前已絕版的《人間》雜誌,彌足珍貴。現場也將置放收錄高達 185 張攝影作品的攝影集,以及多年前出版過已絕版的《八尺門手札》,以圖為經,以文為緯,完整地呈現這長達多年來的環境變遷與生活樣貌。此外,也收錄了近年舉辦攝影展期間,書中人物觀看自己攝像所產生的今昔之對照和作者重回八尺門後的後記感言。 八尺門昔日的空間和人事,都已風起雲捲消失在現實的地平線下。紀錄的方法固然存在許多侷限,卻也是人類歷史語言發展過程中,賴以觀察、記事、思考、評論、辯證的手段。在這個意義上,本攝影展或可當作見證 20 世紀起始至今不斷的,基隆八尺門「奇浩」阿美族原住民族勞動者有生力量的精神。現場將置放 185 張攝影作品以及已絕版的《八尺門手札》,以圖為經,以文為緯,完整呈現多年來的環境變遷與生活樣貌。
展覽及活動資訊
- 活動期間:2014/2/19 ˜ 2014/3/16
- 活動時間:9:00~12:00;13:00~17:00
- 活動地點:文化局 3 樓第一展覽室
- 辦理單位: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 報名資訊:免費參觀
- 聯絡辦法:03-3322592#8510(視覺藝術科楊小姐)
- 活動網址:http://www.tyccc.gov.tw
展出藝術家介紹
關曉榮,報導攝影與文學工作者,致力於當代台灣原住民族歷史與現實的社會調查報告。 關曉榮曾在1984年赴基隆八尺門記錄當地阿美族島內移工的生活,後寫成〈2%的希望與掙扎〉於1985年《人間》雜誌創刊號發表,並在美國文化中心開辦攝影展。之後於1987~1988年赴蘭嶼進行達悟族社會調查報告工作,並於《人間》雜誌分篇發表〈蘭嶼報告〉,頗獲攝影界重視。曾任《天下》雜誌、《時報雜誌》、《人間》雜誌、「自立報系」採訪記者;1998~2012年擔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記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教授。作品有《尊嚴與屈辱‧國境邊陲‧蘭嶼1987》、《八尺門手札》、《女兒的胞衣》等書;以及《我們為什麼不歌唱》、《國境邊陲:1997島嶼上的人類》等紀錄片。相關閱讀推薦
- 關曉榮與他鏡頭底下的原民故事:〈基隆八尺門,與台灣 2% 的希望與奮鬥〉
相關內容推薦
- 書名: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 作者: 關曉榮
- 出版社:南方家園
- 定價:
800元(優惠價:9折720元) - 介紹:
你也有原住民或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文字、圖片來源: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