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不一樣
與眾不同的文化泛舟,徜徉秀姑巒溪的懷抱,感受溪水低喃,微風輕拂,山水秀峻…… Tatadok(達達鹿)是阿美語「順流而下」的意思。不同於一般泛舟活動強調驚險刺激的速度感,奇美部落的 Tatadok,讓泛舟慢、慢、來。
急流泛舟的驚險刺激還是有的,但更不容錯過的灑網捕魚、就地野炊、歷史講古,才是奇美部落 Tatadok 的迷人之處。沿溪水而下,如同穿越時光隧道,耳聞奇美故事,眼觀秀麗山水,讓身、心、靈在天地間洗滌充電,感受俯拾皆美之境界……
(奇美部落 DM)
看到上面的廣告詞,你應該心動了吧?然而從心動到行動或許還有一段距離,那麼,就讓我從一個奇美老朋友的角度,慢慢地告訴你 Tatadok 背後更多有關奇美的種種,你將會知道,不只泛舟不一樣,奇美部落,也非常不一樣!我與奇美部落的邂逅
1990 那一年,毅然離開了數研所卻還被人類學拒於門外,茫然晃蕩的時刻,我擔任「國家劇院原住民樂舞系列 ── 阿美篇」活動的義工,因緣際會認識了人生第一個原住民朋友阿福。隔年夏天,我跟著阿福和他的家人回到家鄉奇美部落(Kiwit)參加捕魚祭和豐年祭,經歷了這輩子不可能被取代的記憶。 後來,我和阿福的人生各自曲折,漸漸失去聯絡。在多面向工作室參與近三年的原住民紀錄片拍攝,然後進入台大人類所攻讀碩士、博士,畢業後到暨南大學任教。這一路上我認識更多的族群和部落,與原住民朋友的牽繫越來越廣越深,然而這條奇幻旅程的遙遠起點 ── 奇美 ── 始終深藏在心裡,一直到認識嫁入奇美的明季,我才終於在去年(2012)夏天再度回到這個山裡的阿美族部落。 明季是奇美部落推動部落營造的重要掌舵手;她的先生 ── 當年總跟在我的朋友阿福身旁那個小毛頭 Kacaw,如今已變身為成熟有魅力的部落中堅份子,擔任奇美原住民文物館的規劃員,也是部落的頭號解說員。從明季、Kacaw 夫妻身上,和他們與族人攜手所做的種種努力,我不只感受到這 8 年來奇美部落營造的成果,也循著他們在部落裡和臉書上建立的文字、物質線索,回到比我 1990 年所認識更早之前的那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奇美部落。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470"]從他們與族人攜手所做的種種努力,我不只感受到部落營造的成果,也循著他們的文字與物質線索,回到比我 1990 年所認識更早之前的那個奇美部落。

木船與竹筏:公路開通前的奇美
1991 年和阿福的家人一起從基隆回奇美的那段旅程一直令我難以忘懷:老老少少十來個人把一輛休旅車擠得滿滿的,阿福已經小學三、四年級的外甥女淑珍,幾乎有一半時間都坐在我發麻的腳上,漫長的車程卻沒人嫌擠嫌熱嫌不舒服,車子裡充塞的只有即將回到家的歡樂 ── 當時我不知道的是,這條回家的路有多麼珍貴!因為從瑞穗到奇美的瑞港公路是在 1986 年,也就是我到奇美的 5 年前才開通;在此之前,族人必須要穿過原始森林、徒步只有一個人寬的山路到瑞穗辦事或讀書,要不便仰賴水運。因此,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竹筏和木船。在那物資貧乏的年代,族人怕將衣服弄溼,在把船往瑞穗拉縴時,往往是脫光了衣服奮力地工作。




漁撈、巴格浪:奇美人與秀姑巒溪的親密關係
當時,秀姑巒溪可以說是奇美部落的冰箱,魚就是族人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所以他們發展出許多捕魚法以及和魚相關的儀式與禁忌。除了每年豐年祭之前的捕魚祭(Komolis)之外,過去在農閒時期會舉辦兩、三次的部落集體大捕魚 Pakefon(漁撈祭)。捕魚祭是年齡階級第一到第九級青年的活動,漁撈祭則是部落所有的男人都要下水抓魚,然後所有的魚平均分配給部落所有的戶數,就算家裡沒有男丁的也可以分到。 此外,不管婚喪喜慶、房屋落成、各種大小事,第二天都一定還要巴格浪(Pakelang)。巴格浪是「結束」的意思;巴格浪的時候,家族的男人要到秀姑巒溪捕魚,回來後殺魚、煮魚(一定要男人煮),然後大家一起吃魚,之後這件事情才真正地結束;喪事後舉辦巴格浪代表除穢,喜事後則有慶功慰勞大家辛勞的意義。再者,以往在奇美部落,煮魚也不可以在廚房煮,每個家都有一間特別的煮魚房(safotinan),魚一定要在裡面煮且一定要在當天吃完,否則家裡會發生不祥的事情。 奇美人至今還保有許多傳統的捕魚法,例如抓 podaw(魚苗,即漢人說的吻仔魚)的陷阱。每年春天從大海溯溪而上的小蝦虎魚苗,成千上萬游經奇美部落的水域,小小的魚苗逆流而上闖過湍急的秀姑巒溪急流之秘訣就是「靠邊走」,族人於是在秀姑巒溪沿岸挖掘引水道,利用高低差製造緩流就可以把魚引到竹管,再用網收起來就可以有吻仔魚煮湯了!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470"]每個家都有一間特別的煮魚房,魚一定要在裡面煮且一定要在當天吃完,否則家裡會發生不祥的事情。


捕魚祭、豐年祭:從未中斷的年齡階級與祭典
1990 年奇美在「國家劇場原住民樂舞系列:阿美篇」的精彩演出,讓這個在山裡少人知曉的部落一夕成名,而其中最令眾人驚豔的就是 ciopihay(久比嗨)極具特色,充滿力與美的豐年祭歌舞。戴著老鷹羽毛的久比嗨(約 18 – 20 歲)是奇美部落年齡組織的第二級,擔負著最繁重的工作,是被訓練最嚴的階級,他們被要求的內斂謙卑、吃苦耐勞與強健體魄,正象徵著奇美部落的精神。照片裡各階級所著的服飾和如今眼見的一模一樣,為了延續年齡階級和相關的祭典,族人所付出的心力是外人難以想像的。

(未完,接續下篇〈泛舟導遊不會告訴你的故事:從木船、竹筏到文化泛舟(下)〉)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414"]
作者介紹
邱韻芳,出生於基隆,23 歲時決定放棄台大數學系碩士班學業轉考人類學研究所,考試失利,卻意外參與了原住民紀錄片拍攝工作,自此深深被部落吸引無法自拔,二十七歲進入台大人類學研究所就讀,從碩士到博士論文,皆關注台灣原住民的宗教變遷,尤其是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部落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所扮演的角色深感興趣。除宗教議題外,也關心原住民的族群認同,以及當代的變遷和發展,如社區營造、文化觀光等問題。 現任職於國立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研究領域為宗教人類學、族群理論、臺灣南島語族研究、觀光人類學。相關故事推薦
- 奇美部落的男子年齡階級:〈【奇美部落專欄】捕魚、救難、忙祭典…… 「部落的圍牆」,什麼都會!〉
相關旅遊推薦
奇美部落是阿美族最古老的部落之一。傳說中,當創世後的大洪水退去,阿美族人的祖先 Sra 和 Nakaw 在現今花蓮瑞穗的奇拉雅山登陸,第一個定居的地點就是奇美部落。 然而這麼古老的部落,卻一直被大家遺忘!以前大家到到秀姑巒溪泛舟,總是匆匆略過,頂多是在這吃便當…… 現在經過奇美部落族人共同經營團隊籌備三年後,正式推出「奇美水上思路:Tatadok(達達鹿)之旅」,讓大家之後到奇美部落玩,都有一相新選擇喔!
- 活動網站:奇美水上思路「Tatadok(達達鹿)之旅」
- 聯絡方式:03-8991220/0912-523026(潘桂美小姐 或 蔣金英老師)
- 官方粉絲團:奇美部落
你也有原住民或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本文原標題〈從木船拉縴、竹筏到文化泛舟:奇美部落的「水上思路」Tatadok之旅(上)〉,原作者為邱韻芳,原刊載於《芭樂人類學》;內文小標為《Mata‧Taiwan》編輯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