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台灣轉型正義不能只看二二八!前《聯合報》記者:平埔因為對原民認同最強才慘遭鎮壓

台灣轉型正義不能只看二二八!前《聯合報》記者:平埔因為對原民認同最強才慘遭鎮壓

by admin

你知道嗎,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原住民族抗清事件,並非是現在大家所知道的 16 族原住民族,而是隱沒在台灣中部的一群原住民朋友! 他們不但組織史上規模最大的台灣原住民抗清事件,還曾在台灣中部建立起一個荷蘭人口中,「福爾摩沙最富庶」的聯邦王國……   這些如八點檔般精采的故事,連同這個母系社會的原住民族、他們精采的習俗,還有他們與其他台灣族群的關係,通通被一位前報社記者挖掘出來,並且改編成通俗有趣的史詩小說 ──《大肚城,歸來》 一起始於 90 年代的平埔正名運動。讓當時還在《聯合報》擔任記者的趙慧琳小姐開始了一段長達數十年的平埔歷史探尋。她訪談了許多中部原住民族,或是大家口中俗稱「平埔族」的耆老,並且在 921 大地震之後,開始試著記錄自己的家族史,沒想到一路追到底,竟然發現自己就有巴布拉族的血統……   台灣最富庶的地方,曾由「大肚王國」所統治

福爾摩沙最富庶的地方,是由大肚王所統轄……

巴布拉族(Papora,《大肚城,歸來》書中稱為「拍瀑拉族」)原本是一群分布在現在台中大甲、沙鹿、梧棲和清水一帶海岸的原住民族,曾經聯合台灣中部的巴則海族、洪雅族和道卡斯族等其他原住民族組成一個非常強盛富庶的「大肚王國」,最早在 1638 年就有記載。 1650 年,來自荷蘭的旅行家 Jan Janszoon Struys 來到了台灣,甚至留下這麼一段話:「福爾摩沙是座非常富庶的島嶼。」「而最富庶的地方,則是由『King of Midag』所統轄!」 這個 King of Midag,就是「大肚王」,也就是當時大肚王國的巴布拉族國王 Camacht Maloe! 這個座落於現在大肚山一帶的大肚王國,曾統治台中的巴布拉族、彰化的巴布薩族、南投的巴宰族,以及嘉義的洪雅族等原住民族共 27 個部落。若以原住民捧油傳統的標準來看,一個部落,就是一個有主權的國家,那麼大肚王國,可的確是個強盛且富庶的聯邦呢!   你說,這麼富庶的王國,怎可能沒有外強的覬覦呢? 於是強盛且富庶的大肚王國,自然成為當時想征服台灣各個外強的眼中釘。為此,由巴布拉族人所領導的大肚王國從 1644 年開始,就接連與荷蘭人、日本人,以及漢人政權(鄭成功政權)交手,直到 1683 年,鄭成功的孫子鄭克塽降清,於是巴布拉族人又開始繼續挑戰抵抗他們第四個外強的入侵 ── 滿清政府,甚至還開始了台灣原住民史上最大一次反清行動!   台灣史上最大一波抗清行動,由平埔聯邦發動

平埔原住民族的文化被消滅並不是因為缺乏認同…… 這群人反而是認同最強的人,才慘遭不斷地鎮壓!

1731 年,當時一名清朝官員的親戚為了立功,把幫官府運糧的「良番」(歸順的原住民)斬首,謊稱是作亂的大甲生番。而知縣也沒有好好處理,隨便應付,終於讓原住民肚子裡憤怒的熊熊烈火燃燒起來了了了了了!!!!! 於是大肚王國的巴布拉族人在 1732 年,帶領了現在沙鹿、東勢、壇子、龍井、苗栗通霄,最後甚至包括彰化壯圍等整個台中彰化共數千人的平埔原住民族叛變抗清,被稱為是「大甲西社抗清事件」,逼得清朝政府調派了 6,000 多名官兵來台「討番」,屠殺巴布拉族人, 不但讓大肚王國滅亡,也讓巴布拉族人敗逃到南投。 從荷蘭人開始,強迫以資本主義「霸菱」巴布拉族人,接著是明鄭、滿清以武力征服他們,強迫他們取漢名,強制漢化,讓他們失去了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最後日治時代的戶籍制度,更進一步瓦解了他們原本母系社會的傳統……   難怪趙慧琳老師會 「台灣在反省轉型正義的同時,不能只看到二二八,這群人的文化被消滅並不是因為缺乏認同,從歷史可知,這群人反而是認同最強的人,才慘遭不斷地鎮壓。」 一句簡單的話,清楚道破平埔原住民朋友在台灣原住民族的歷史中,常是最先受難,在近代原住民運動中,又往往居於真正弱勢的事實。   從巴布拉女子眼睛,看到平埔真正歷史地位

過程中,趙老師開始詢問:「巴布拉族人是怎麼看待漢人?」「巴布拉族跟其他原住民族的互動關係又是什麼呢?」

為了平反像巴布拉族人這樣平埔原住民族在台灣歷史中的地位,於是她花了整整 15 年的時間,了解這麼多巴布拉族的歷史與故事。過程中,趙老師開始詢問:「巴布拉族人是怎麼看待漢人?」「巴布拉族跟其他原住民族的互動關係又是什麼呢?」 在議題的框架出來後,她於是又開始花了兩年的時間,架構了一個跨越清朝到日治時期的巴布拉族史詩小說--《大肚城,歸來》 在厚達 35 萬字的《大肚城,歸來》一書中,趙老師透過兩位跨越清末到日治時期的巴布拉族女子的眼睛,讓讀者看到巴布拉族在過去 400 年來,與其他外強勢力,以及其他族群如邵族、布農族、泰雅族、賽德克族、噶哈巫族、巴宰族,和洪雅族的關係。 書中大量的對白,又總是能讓讀者平淡卻又深刻地感同身受,彷彿自己就是故事的主人翁,一起見證巴布拉族民族遷徙、反抗外強,最後被迫漢化的過程。   正名故事未完,祖靈仍看著

寫完這本書,感覺一雙雙祖靈的眼睛在看著我。

在 15 年採集耆老口述的過程中,趙老師也詢問到了許多寶貴的巴布拉族文化祭儀記錄,例如「喚祖公」、「揹祖公」、「飼祖公」、「送祖公」等巴布拉族抖田、牽田儀式。 原來每年農曆 7 月 1 日當巴布拉族人過年,舉行牽田儀式,唱到興致高昂時,就會邊跳邊抖,變成「抖田」或稱「跳田」!(台灣歌后蔡依林的外高祖母阿枝婆,就是 1920 年代埔里巴布拉族牽田的領唱人之一,又稱為「曲頭」。) 「15 年過去,老人家一個個走了。」趙老師既慶幸又感嘆,還好她從十幾年前就開始著手探訪,不然許多耆老,現在都已經不在了!   在受報社訪問時,趙老師曾說: 「寫完這本書,感覺一雙雙祖靈的眼睛在看著我。」 也許這些平埔的祖先在天上的眼睛,除了以小心的省視眼光卻又滿滿的感恩,感謝她花了 17 年的寶貴光陰,為平埔原住民族在台灣歷史的真正貢獻與地位,做了最好的記錄,卻是否也期許著平埔的子孫,要能繼續為祖先曾在歷史洪流中的參與、在這塊土地上的流血流淚,做出最好的平反與正名?  
[AdSense-A]

小編閱讀推薦
  • 書名:《大肚城,歸來》
  • 作者: 趙慧琳
  • 出版社:印刻
  • 優惠價:9 折 NT 432 元(原定價 NT 480 元)
  • 優惠期限:2013 年 12 月 23 日止

從平埔人觀點解剖漢移民的歷史小說 渡海神話的重新質疑 去除「族群盲」、「母系盲」的書寫實驗

首部中台灣平埔原住民大河史詩,刻畫多族群在帝國更迭下的生存競合。 「平埔」正名運動熾烈關頭,回溯兩百年前西海岸巴布拉遁走生番界外,內山繼續做「番」,攸關存亡的島上民族大遷徙。 「賽德克・巴萊」式的族群悲劇早在四百年前的巴布拉族人身上發生!本書透過民族誌的田野踏查,讓兩百年前中台灣多族群的庶民階級,得以在當代顯影。從貫穿全書的兩位拍瀑拉女子一生際遇,一舉窺見平埔移墾者當中的洪雅族、巴宰族、噶哈巫族;內山原住民的埔社人、邵族、布農族、泰雅族和賽德克族;以及泉州、漳州和客家漢移民等,從海岸到內山相互交疊歷史地理,所遺留不可抹除的集體腳印。 一度中斷而失憶的巴布拉族過年祭儀,包括從「喚祖公」、「揹祖公」,到「飼祖公」、「送祖公」;從抖田歡慶到悲愴牽田等儀式性細節,亦從本書獲得彌足珍貴的文學再現。

 

想隨時看更多原住民的新聞和故事嗎? 現在就加入我們的粉絲團吧!

 
資料來源:〈15年田調 寫就中部平埔族史詩〉/圖片來源:周鍾瑄,《諸羅縣志》
]]>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