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in Watan,三個名字的 Tayal 漢人叫他林瑞昌,日本人叫他渡井三郎, 但他是繼承了父親的名字與期待的樂信‧瓦旦(Losin Watan)(註1)。 他的家在山的那邊! 家人、獵場、祖先,以及看顧祖先長大的樹與石頭(註2),都在那裡。 只是日本人走了、漢人又來,心安理得地住在 Tayal(編按:泰雅族的自稱)祖先的家, 永遠回不去的祖先的家。 泰雅族的流亡 1906年,三峽大豹溪事件,日人攻擊大豹社;樂信‧瓦旦之父,泰雅族的總頭目瓦旦‧燮促(Watan Mrhuw)率領族人反抗,但不敵日軍,率族人退守角板山區。 1907 年,桃園復興鄉枕頭山之役;日軍與泰雅族在角板山區的枕頭山高地激戰,泰雅族各社難以抵擋,有的投降、有的逃入深山。日軍與泰雅族各部在角板山區的枕頭山高地激戰。 1909 年,角板山歸降;瓦旦‧燮促親自前往角板山,向日本當局歸降,並將 10 歲的樂信‧瓦旦交予日本人充作人質。歸降的附帶條件,是要求日方讓樂信。瓦旦接受新式的教育。 1911 年,瓦旦‧燮促死於異鄉,終究無法帶領族人返回祖居地。 從泰雅少年到原民政治領袖 樂信‧瓦旦從角板山番童教育所、到桃園尋常高等小學校,最後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專業學校(台灣大學醫學院的前身)。 他歷任駐守高岡、角板山、象鼻、尖石等地區的公醫,一方面從事現代醫療並且傳授族人助產知識,對在原住民居住地區推展近代醫療貢獻極大。 除從事原住民醫療工作外,樂信‧瓦旦亦擔任政府與族人間之溝通橋樑。 如向總督府要求改善部落的經濟與衛生環境,向族人宣導減少以燒山輪耕及專營打獵之生活方式,力倡定耕農業,並請求政府撥款獎勵開田、修築道路,推動泰雅族生活的現代化。 國民政府來台後,樂信‧瓦旦同時被推舉為臺灣省政府諮議、山地籍第一屆省參議員及第一屆臨時省議員。 因他是當時唯一的原住民代表,因此他常在議會提案,爭取族群權益,如:增加原住民參政的機會、多多培養原住民人才、正視原住民經濟的困境、有效率地提高山地行政。 還我土地訴求──樂信與政府反目之始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光復台灣,我們也應該光復故鄉,否則光復祖國之喜何在?[/epq-quote]樂信‧瓦旦在《台北縣海山區三峽鎮大豹社原社復歸陳請書》中提到:「光復了台灣,被日本追放後山的我們,應復歸祖先之地祭拜祖靈,是理所當然之事。光復台灣,我們也應該光復故鄉,否則光復祖國之喜何在?」希望政府能讓被日本人逼迫離鄉的大豹社泰雅族人,可以重返故鄉。 然而此事並未受到政府正面回應,這也成為樂信‧瓦旦與政府反目之因。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員吳叡人指出: 「雖然林瑞昌在 228 事件中曾極力制止族人參與平地人與中國政府之衝突,然而一旦涉及族人之根本權益時,他卻又毫無畏懼地挺身而出,與國府正面周旋。 他鮮明的民族主體立場,事實上已經使他成為少數民族的異議份子。」 1954 年,樂信死於白色恐怖 1952 年,樂信‧瓦旦在擔任第一屆台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期間,遭到臺灣省保安司令部的逮捕。當時判決的罪名是「參加匪黨,陰謀顛覆政府」、「營私舞弊,侵吞農場公款」。 樂信‧瓦旦原本判處 15 年,後來被參謀總長周至柔改判死刑,蔣介石核示「如擬」。1954 年 2 月 25 日判決死刑確定,1954 年 4 月 17 日執行槍決。樂信‧瓦旦時年 55 歲。 死刑名單:
- 樂信‧瓦旦(林瑞昌)(角板山泰雅族,臺灣省議員)
- 雅巴斯勇‧優路拿納(湯守仁)(阿里山鄒族)
- 吾雍‧雅達烏猶卡那(高一生)(阿里山鄒族,吳鳳鄉鄉長)
- 汪清山(嘉義縣警察局巡官)(註3)
- 方義仲(吳鳳鄉達邦村村長)
- 高澤照(桃園縣警察局巡官)
- 泰雅族沒有姓,命名原則親子連名制,一般會在自己名字後面,連上父親的名字。
- 泰雅族起源的神話有許多不同版本,但是這些版本共同的特色是,都提到泰雅族的祖先是從石頭中走出來的。
- 汪清山為歌手高慧君的外祖父。
愛原住民?想關注、參與更多部落大小事?歡迎:
追蹤:為我們 Facebook 粉絲專頁按讚、分享這篇文章 分享:將您對部落議題的想法寫下來,或分享部落活動 參與:看看我們推薦的部落好物,用行動支持部落產業
圖片來源/台灣人的故事募資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