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十字架旁的祖靈之眼,是否還是祖靈?我在基督教取代泰雅祖靈信仰之外找尋第三種觀點

十字架旁的祖靈之眼,是否還是祖靈?我在基督教取代泰雅祖靈信仰之外找尋第三種觀點

by Yaway_Suyun

  外公離開的那年我還在念小學。葬禮前的那幾個晚上,老家門口搭起棚架,棚架上蓋著繡有十字架的大塊白布,牧師帶領著家屬默禱、獻唱詩歌,族人與親友魚貫走進客廳,隔著一塊透明玻璃對冰櫃內那張熟悉臉龐說起悄悄話,冰櫃玻璃被蒙上一層薄霧,不到幾秒又消失不見,就這樣輪替了好幾夜。 幾個小毛頭閒得發慌,看著大人有樣學樣,圍在火推旁抓了幾隻小蟲塞進盒子就往土裡放,念了幾句悼詞,灑了些雜草花瓣,當時人來人往,卻沒有人發現我們是這樣理解信仰和死亡。後來,只要大人辦起葬禮,小孩就在旁邊玩起辦家家,當時的我們,以為那就是祭典的形象。 面對外來基督信仰取代傳統祖靈信仰,我試著找尋第三種觀點。   孩子眼裡的信仰輪廓

主耶穌對我而言太過遙遠,而外公外婆至少是真實存在的。

馬烈霸部落的信仰現今以基督教為主,分成上教會與下教會,上教會屬真耶穌教會,下教會屬基督長老教會,部落裡已經看不到傳統祖靈信仰的輪廓。 每個星期六,外婆會帶著我們到上教會做禮拜,中午在教會用餐,下午又是一連串的讀經、唱詩與禱告。大多時候,我們搞不太懂做禮拜的意義;禱告的時候,我微微張開眼睛,看著身邊族人顫動的身體,我把雙手鎖得更緊,卻一點也感受不到所謂的聖靈。 外婆說禱告要把心打開對主說話,將一切交託給祂,我的腦袋卻塞了好多質疑和問號:我不敢告訴外婆主耶穌是不是其實有好多個,下教會的主說可以吃米血糕,上教會的主說不能崇拜偶像,這一個主說可以,另一個主又說不行。 後來的禱告,變得像在對外婆或外公訴說心裡話,主耶穌對我而言太過遙遠,而外公外婆至少是真實存在的。   十字架旁的祖靈之眼,是否仍是祖靈

外來的形式變成新的載體,轉而變成族人的精神寄託,甚至取代了祖靈信仰,這是一種矛盾,也是不得不去面對的變化。

下教會會堂裡的十字架圍著一圈菱格紋,聽著族人獻唱母語詩歌,我不斷揣想著這圈符號為什麼會在這裡。菱格紋在泰雅族代表祖靈的眼睛,有祖先看顧、關照子孫的意義;我不知道教會裡的菱格紋是不是變成了一種裝飾性的擺設,也不清楚它還能不能代表祖靈。 就信仰層面而言,部落乍看好像脫離了母體文化和傳統,祖靈信仰的樣貌變得不那麼具體,反而讓基督信仰這個外來的形式變成新的載體,轉而變成族人的精神寄託,甚至取代了祖靈信仰,這是一種矛盾,也是不得不去面對的變化。 面對異質文化帶來的改變,我相信並不只有非黑即白的討論,我試著跳出框框去找尋第三種觀點,在生活裡去感受這些變化,在變化裡重新再找到傳統。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泰雅族人與祖靈的關係非常緊密,從與經濟生產相關的開墾、播種、收割再到狩獵活動都有其祭儀,都可視為祖靈祭的一環,都是在感恩敬畏祖先、與祖靈對話。(攝影:Yaway Suyun)[/caption]   祖靈祭,是泰雅文化的縮影

從與經濟生產相關的開墾、播種、收割再到狩獵活動都有其祭儀,其實廣義來看,都可視為祖靈祭的一環……

當代族人對傳統祖靈信仰的記憶已經越來越模糊,同時也有不少人認為新基督信仰與舊部落傳統的規範是可以融會貫通的,比如兩種信仰都具有神的概念,也都注重倫理與分享,或許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泰雅部落可以這麼快就接受基督教文化洗禮的原因吧。 但祖靈祭不單只是一種形式,而是整個泰雅族群的文化縮影。   在泰雅族社會裡,傳統祭儀建基在 Gaga 制度上。Gaga 可以是祖訓、禁忌、儀式或倫理,確切來說,Gaga 所代表的意義是生活中一切的文化規範,是泰雅族的哲學。泰雅族人與祖靈的關係非常緊密,表現在傳統祭儀上,從與經濟生產相關的開墾、播種、收割再到狩獵活動都有其祭儀,其實廣義來看,都可視為祖靈祭的一環,都是在感恩敬畏祖先、與祖靈對話。 泰雅族的祖靈信仰深信靈魂不滅,族人崇拜 utux 的存在,utux 在不同面向上可以詮釋為祖先的靈魂、鬼靈或神靈的概念,而傳統祭儀主要是向祖靈祈願帶來豐收與豐獵,同時求祖先趕走不好的靈或厄運,並不特別祭祀鬼靈和神靈。除了受 Gaga 規範外,泰雅族人的生活也受 utux 主宰,一切行為舉止都必須敬重 utux,不得觸犯。   泰雅族分為好幾個系統,在單一系統之下又區分為多個群系,各群系對於祖靈祭的稱呼(Smaato、Pyurak 或 Smyus)和祭祀細節多少有些差異,但大體而言儀式內容是大同小異的。 祖靈祭是指一年一度作物收穫後,族人將祭品(穀物、酒水、米糕與山肉等)獻給祖靈的祭儀活動。祖靈祭的時間通常是在破曉時分,族人會帶著祭品前往祖靈地吊掛,並大聲呼喚祖靈前來同慶。肅穆的祭儀過後,族人會回到部落飲酒歌舞,分享一年來的辛勞。 祖靈祭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祭拜本身,泰雅族人對祖靈的崇拜也非完整的宗教結構,而是對祖先的紀念與懷想,同時也將過去一整年的豐收與所有族人共同分享。   泰雅族人與祖靈的關係跨越生死,族人之間的網絡透過分享來銜接,十分重視凝聚的力量,可見祖靈祭不單只是一種形式,而是整個泰雅族群的文化縮影。   當代傳統文化的存續

除了熱牛奶和麵包以外,族人最想得到的還是那塊眾人合力搗好、一人限領一份的糯米糕。

傳統祖靈信仰的變形和解構,被拼貼到了基督信仰上,兩者不斷地流動交錯。 許多泰雅部落的傳統祭儀到了日治時期,一項一項地被禁止廢除,甚至強硬地被迫學習外來文化;傳統結構因高壓殖民政策而崩盤瓦解,農耕方式改變也讓傳統祭儀沒有發展的空間。後來西方信仰傳入成為壓垮祖靈崇拜的最後一根稻草,幾乎全面地取代了傳統祖靈信仰。 馬烈霸部落的傳統祭儀已不復見,雖然現今最熱鬧的節慶變成了聖誕晚會和新年運動會;我們還是可以不經意地在這些外來文化的包裝底下發現傳統的蹤跡,只是如何透過新的形式去實踐而已: 聖誕節的時候,為了禦寒及維持體力,報佳音時會有好幾個休息的定點讓族人領取點心,除了熱牛奶和麵包以外,族人最想得到的還是那塊眾人合力搗好、一人限領一份的糯米糕。 這份共享的意義讓我嚐到了泰雅文化的本質,其實傳統從來就沒有消失,只是存續在這些變化裡。   經過多年變化與外來異質文化的影響,反映了當代泰雅族人是如何用新的方式落實傳統的 Gaga 規範,甚至在新的時空變化中努力建立新的 Gaga。 而泰雅族傳統信仰也失去了最原始的樣貌,並且不斷地被重新解釋與擴充意義,內涵卻都是指向一個事實:傳統祖靈信仰的變形和解構,被拼貼到了基督信仰上,兩者不斷地流動交錯,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文化間往往沒有絕對取代,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存續。圖攝於墨西哥 San Juan Chamula,馬雅人以當地傳統文化裝飾十字架。非本文所指涉之部落。[/caption]   延伸閱讀   關於作者 Yaway Suyun(潘貞蕙),泰雅族,Marepa Laqi Tayal(來自馬力巴的泰雅小孩),就讀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現為《Mata‧Taiwan》特約採訪編輯。 深信文字和影像的力量,有一天甚至能夠解決部落的道路坍方。
[AdSense-A]

 

愛原住民?想關注、參與更多部落大小事?歡迎:

追蹤:為我們 Facebook 粉絲專頁按讚、分享這篇文章 分享:將您對部落議題的想法寫下來,或分享部落活動 參與:看看我們推薦的部落好物,用行動支持部落產業

 
主圖來源:Mata Taiwan
 ]]>

或許你會想看